一面面锦旗、一枚枚奖章、一张张照片,挂满荣誉墙;一次次救援、一场场奔赴、一声声感谢,溢满温暖的光。他们,顶着星星、迎着曙光,凿开冰封的湖面搜寻溺水者,冒着寒风寻找走失者,在疫情一线守护平安,在防汛现场保障救援……每当你有需要时,就总能看到那抹熟悉的公益“蓝”。
自2019年3月份筹建凤台蓝天救援队至今,刘庆余巾帼不让须眉,带领200多名队员,转战南北、披荆斩棘。
微光如炬,做退役军人的“知心人”。“退役军人经过部队多年的锻炼培养,政治觉悟高、身体素质好、组织纪律严、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等优点,是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说起退役军人的优点,刘庆余如数家珍。在凤台蓝天救援队筹建之初,刘庆余就广泛吸纳退役军人的加入,充分发挥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发挥光和热的大爱情怀,蓝天救援队也成为了凤台百余名退役军人的大本营和发光发热的主战场。“虽然已经脱下了绿军装,但是在蓝天救援队,刘队长尊重我们,关心我们,每次出任务,挽回百姓的损失,我都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县退役军人陈冠飞说。
温暖可及,做优抚对象的“暖心人”。除了是凤台县蓝天救援队队长,刘庆余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淮南市壹元爱心志愿者协会凤台大队队长。多年来,刘庆余累计帮扶全县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重大疾病患者以及品学兼优的学生200余人。
岳张集镇后岗村学子吴玮涛,父亲曾是边防退役军人,2020年确诊肺癌晚期,抗癌两年半花光家里所有积蓄,负债累累。姐姐吴丽娜在安庆师范大学就读,家庭负担不起两个孩子的学费,生活特别困难。得知情况后,刘庆余向他们提供了资助。还有一次,给残疾贫困户赵祖新送当月生活慰问金时,刘庆余发现他残疾的双腿出现多处溃烂,伤口感染导致高烧不退,如不及时就医就会危及生命。但由于赵祖新经济困难,无力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所以想要放弃治疗。刘庆余通过捐款的方式,帮助赵祖新募集到了治疗的费用。
扶危济困,做急难险重的“站哨人”。今年7月31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涿州市部分地区暴雨成灾。灾情就是命令,8月1日晚上11时,顾不上夜间休息,刘庆余率领凤台蓝天救援队的8名队员携带4条冲锋舟前往灾区参加救援。经过十余小时的长途跋涉,抵达救援现场。来不及休整,他们卸下装备就立刻开展救援行动。在涿州技师学院家属区、广平小区D区,历经6小时艰苦奋战,在近6米深的洪水中营救出被困群众300余人。转移群众过程中得知一位80多岁的老人独自住在8楼忍受断水断电的日子已有三天,且老人行动不便。尽管现场环境复杂,蓝天救援队队员蒋耀硬是咬牙从8楼将老人背下,并用冲锋舟将老人转送到安全地区。见到老人安全平安无恙,老人的家人甚至激动地跪下感谢救援队成员。
2021年夏季,河南郑州等地普降特大暴雨,刘庆余率领凤台蓝天救援队闻讯而动,带领12名队员顽强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顾不上吃饭喝水,顾不上酸疼的四肢和泡得发白变皱的脚掌,争分夺秒,转移受灾群众。救援队在河南期间共安全转移受灾群众1000多人,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来的都是对救援工作比较有经验,个人能力和团队意识比较强的队员,在现场我们自发救援,服从调度。”面对救援,刘庆余慷慨激昂地说。
心中有爱,方行致远。为了让每一位有困难的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援,刘庆余带领凤台蓝天救援队的成员们将一直行进在公益救援的路上,不会停歇。公益“蓝”牵手橄榄“绿”,让志愿“红”的赤诚之心弦歌高唱。(胡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