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稻谷黄。近日,桐城市7.5万余亩再生稻头季迎来收割季。在桐城市青草镇徐漕村,金黄色的稻田在平整如镜的大地上铺陈开来,籽粒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收割机、运输车在金色的田野里不停地忙碌。
徐漕村种粮大户洪成告诉记者:“为抢抓农时,今年我们调集了5台收割机,每天能收割280亩,预计5天内能完成收割。”
徐漕大畈总面积3400亩,2021年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田成方,林成网,旱涝保收,有利于再生稻生长。
在机收现场,青草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正在测算产量,对二茬水稻生长进行技术指导。该站站长叶斌说:“现场测产结果显示,这片再生稻最高亩产达到643公斤,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洪成接过话茬:“今年由于光照好,天气好,又获得了丰收,预计亩产大概在1300多斤,与去年相比,大概增产了10%左右。”
再生稻头茬稻收割以后,农技员叮嘱种植户注意保水、施肥,促进稻秆萌芽,尽快形成后茬稻。
桐城市农业部门成立了再生稻生产技术指导组,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入村组、下田头,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叶斌说:“青草镇农技站实行分片管理、专人负责、联系到户,全程跟踪服务,从播种到栽插,到后期病虫害防治,提供农技全程跟踪服务。”
由于种植效益好、农技服务到位,今年桐城市再生稻种植面积增至7.5万多亩,比去年增加1.5万亩。据农业部门测算,今年桐城市再生稻头季稻平均亩产615.6公斤,比去年增产4.86%。
徐漕村党总支书记徐立告诉记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我们村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再生稻,目前种植面积达1400亩,再生稻一种两收,总产量比种植传统单季稻增产20万公斤以上。”
蓝天白云之下,在徐漕村广阔的田野里,收割机来回穿梭,金灿灿的稻穗被收进机舱,青绿色的秸秆傲立田间,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余大国 黄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