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的池塘,满眼都是水花生、浮萍和水上漂浮物,沟渠里也有垃圾。整治后,河道畅通无阻、河水清澈许多、河岸边也干干净净、绿树成荫,经过这里,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说到村里的环境整治,凤阳县黄湾乡牛王村村民殷婉昌忍不住称赞道。
2023年以来,黄湾乡结合文明城镇创建工作,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同时,突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助力人居环境美起来、乡风 民风树起来。
推动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展”新颜
2014年以来,黄湾乡先后通过实施“淮干工程”和“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全面开展河道疏浚、加固,退建淮河堤防,新建“保庄圩”,改建各类水利涵闸,将花园湖行洪区内水位高程在20.5米以下的村庄全部搬迁至集中安置点。安置点配套建设了公交站、中小学、幼儿园、银行、超市、卫生院……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此外,黄湾乡还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摸排汇总“清、拆、建、管”四本台账,实施村庄绿化、道路拓宽、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实现村庄卫生改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全覆盖,并以创建“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为抓手,引导群众共同参与,让家庭“小美”,延伸到村庄“大美”。2022年,全乡完成200户改厕新建任务,打造了2个人居环境重点整治示范点和7个人居环境整治一般示范点,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为幸福生活“加码”
“好!好!能不能再来一个?”村民周大爷在台下卖力地喝彩着。“我最喜欢听戏,平时只能在家用唱戏机听戏,现在你们把戏台子搭在家门口,让我这个老戏迷过了一把瘾。”4月21日,凤阳县一年一度的“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活动,在老鹳村拉开了序幕,精神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
黄湾乡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文化服务设施,以乡村文艺队伍为核心,以宣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广泛开展“送戏进万村”、送电影下乡、“非遗进校园”“非遗展示”“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惠民活动,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同时,大力培养本土文化,扶持凤阳花鼓非遗传承和业余文化队伍建设,让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此外,充分发挥志愿队伍引领带动作用,组建锣鼓、广场舞等团队,引导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成为活动主角,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幸福生活“加码”。
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倡树文明新风
乡风淳,乡村兴,乡村治理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黄湾乡坚持“内外兼修”,将移风易俗与乡村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积极打造文化墙、建立文化长廊、完善“一约四会”。同时,注重宣传引导,组建移风易俗宣传队,把移风易俗的各项内容,编成小品、快板,让群众接受新风尚的熏陶;结合文明新风典型培树,评选表彰一批“星级文明户”“新乡贤”“乡村好人”“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方式,发挥典型示范引领效应。目前,全乡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7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2个标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累计成立8支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500余人,组建志愿团队16个,完善的阵地建设,常态化活动有序开展,促使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葛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