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安市裕安区分路口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特色产业打造等方面发力,呵护绿水青山留住风韵乡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高效发展。
厚植生态底色,绣出乡村美丽画卷。在该镇古城村,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排坐在淮滨园艺的小花园里,五颜六色的鲜花、潺潺的流水,各种观赏林木,在阳光照耀下,孩子们用彩笔画出属于他们的诗意。丰泰农业产业园承接城区中小学生,经常在这里举办丰富的农事体验活动,让城里的孩子感受自然、体验乡村。
如今,淠河边修建了独立的水泥路和花园式人行步道,节制闸下闸蓄水,形成6平方公里水面的天源湖和大量湿地,自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每年吸引了大批水鸟在此停歇、觅食,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毗邻的古城、傅氏祠等村不断加快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实施堰沟、鲍家杠泄洪渠等自然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源头活水来”;六安丰泰农产品有限公司制定蔬果产业发展规划,逐步打造采摘体验场景……无论是驱车行驶在滨河大道还是漫步于人行步道,随处可见绿草茵茵、碧水长天。
振兴农业产业,赋予农民增收动能。“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在江堰村,稻虾共养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稻虾共生、稻虾互补,从单一的种植向种养一体化转变,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田的水面供龙虾生长,龙虾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天然有机肥,水稻与小龙虾“互为供给”,形成水稻护虾、虾吃虫草、虾粪肥田的效果。“这种生产方式节肥、减药、环保、增收,大大提升了农业效益,一亩可以收获1200斤稻谷、500斤小龙虾。”江堰村党支部书记车福刚说,“稻虾综合种养提升了稻米品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该镇今年新建的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和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将提供“1+4”服务功能(“1”即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4”为集中育苗、烘干、农机服务、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功能),将以分路口镇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年服务农田面积可达10万亩次,帮助带动小农户2万户,有效提升稻麦烘干社会化服务能力,为粮食生产高质高效、农民稳定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凝聚合力共识,促进农村文明和谐。该镇缔造农村工作“雁阵效应”,村“两委”干部“头雁”领航,党员、网格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群雁”同航。坚持党建引领村规民约制定,15个行政村均修订村规民约并加强宣传,确保人人了解、人人赞同。把村规民约作为助推乡风文明、平安建设的抓手,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和集体观念。通过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身边好人”等各类评选活动,有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带动文明风尚广泛传播。
共识在聆听中凝聚。近年来,该镇开展群众春晚、电影戏曲下乡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内容丰富、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8月的傍晚已略显凉爽,在新行村立新组,“新决策新精神新的希望,鼓舞着全国人奋发图强,新理念新思想新的方向,新征程新改革新的起航,举旗帜聚民心心情激荡……”一段激昂的大鼓书伴着现场热烈的掌声,“乡村名嘴”付前宝为群众带来了十分接地气的《纵情歌唱党的二十大》,听得现场群众不停叫好。
了解群众最盼事,解决群众最难题。该镇以“党群夜话”深入开展“无事找书记”活动,镇村干部将座谈会开到村民组,向群众报告日常工作,广泛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身边的家长里短、矛盾纠纷,通过座谈,将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详细登记并制定清单台账、交办到人,并如期回应,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文明和谐稳定的坚强保证。(丁瑞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