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青草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营林工程、人居环境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大沙河系统治理等为笔为墨,书写生态保护的“青草模式”,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镇。
青草镇位于桐城市西南,与潜山市、怀宁县接壤,“鸡鸣三县闻”。闻名遐迩,风光旖旎的大沙河穿镇而过。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作为桐城市林地面积最大的乡镇,如何把11.6万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围绕“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总体目标,青草镇在林地流转利用、林权抵押质押贷款、林木保险、林下经济、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探索。
青草镇根据区位、气候等自然条件,确立了“五大基地”建设规划,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借助“林长制”的东风,聚焦森林提质增效,锲而不舍地逐年推进林地流转,促进林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该镇先后成立营林类公司和油茶专业合作社26家,辐射带动10个村,500多户农户参与油茶种植。永庭村油茶基地加工的富锌茶油和林下间作的茶叶已进入大型超市,线上线下销售火爆,为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林农增收,为青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为了拓展林业增值空间,青草镇在“森林+”方面作了大量尝试。“森林+绿化大苗”已达3500亩,“森林+中药材”1200亩,还有复兴村、陶驿村的“森林+养鸡”,铜锣村、沙铺村的“森林+养羊”“森林+养牛”都已成规模。“森林+茶叶”模式为山区林农普遍接受。
青草镇“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潜力巨大。“三道岩原生态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5000人,永庭村的“桂花园”、永庆村的“红叶李园林”已成为桐城市的旅游名片。
青草镇还有发达的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服务业。境内各类固定木材加工厂近100家,有安庆市龙头企业“永祥刷业”,有夫妻创业的二人作坊,从业员工近1000人。到目前为止,青草镇林业总产值超10亿元,初步形成了三产并举、生态受益、农民增收、互惠共赢的良好态势。
以“控源截污”成就“水清景美”
为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幸福河湖,青草镇定期召开河(湖)长会议,开展督察考评,按照“月督查、季评比、年考核”的方式量化考核,推动镇村两级河长强化担当、认真履职。目前,该镇设有镇级河长3名,村级河长22名,两级河长借助安庆智慧河湖APP开展定期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置。截至今年8月共计开展两级河长巡河400多次,处理涉水问题30多起。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水工程建设必不可少。近年来,青草镇陆续开展了集镇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村庄污水管网建设、大沙河治理工程、乡村黑臭水体整治等项目,对已建多年或运行不正常的农污处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并对各村(居)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和修复,补齐“基础短板”,提升水环境质量。该镇还聚焦水源地保护,加强水源地管控,确保居民用水安全;积极协助桐城市自来水公司,将全镇自来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
全民护水方能河美安澜。为提高辖区内群众对“五水共治”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青草镇深耕网格,深入村头田尾开展治水主题宣传活动,切实营造浓厚治水氛围。向群众普及“五水共治”相关知识,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五水共治”各项社会事务中来,携手共建碧水家园。
用“和美村庄”留住“乡愁家韵”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夕阳映射下的永庭村余塘组显得格外美丽,一栋栋房屋坐落整齐有序,一家家院里花开分外幽香,一条条水泥路面干净整洁,一片片田野收获正忙。村民们穿梭在房屋之间,行走于田间地头,仿佛进入了一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
永庭村余塘村民组只有20户,村民62人,村庄不大,曾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脏乱差村庄。“今年青草镇党委提出村民自筹一点,村里补贴一点,政府奖补一点的方法,整组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群众都支持。现在生活好了,大家更希望环境好一点,文化生活丰富一点。”永庭村党支部书记陈浩说。
20户村民纷纷参与其中,自筹资金近10万元,家家出工,户户出力,自觉地对自家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垃圾进行清理,对旱厕进行整治,共同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共同出工路边除草、栽植绿化苗木,整地种花。村庄里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一幅美丽文明的乡村新画卷正在这里铺展开来。
截至目前,青草镇有近100个村民组完成了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注重保护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做到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家韵,积极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值”。(黄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