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定远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法定监督职能作用,以法治促发展,以监督促落实,持续打好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机械强农助力乡村振兴专项督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调研等监督“组合拳”,助推全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助推产业发展。该县持续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成藕塘镇“花生”、桑涧镇“鹅”、三和集镇“蔬菜加工”等14个乡镇产业园(集中区),入驻企业49家。加快推进生猪屠宰、光明乳业牛奶深加工、众兴菌业二期项目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龙头企业引培提升行动,建成定远黑猪、袁定大米、池河梅白鱼、藕塘花生等24款“定有良材”农产品品牌体系,累计销售额5800余万元。持续深化“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助推人才支撑。该县注重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先后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引进27名专业技术人才担任科技特派员,开展关键技术攻坚。从全县择优选聘科技特派员219名,实现了行政村“一对一”科技服务全覆盖,乡镇、村借助县级农技人员和农业经营主体“土专家”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先后开设了农村电商、养老家政服务、母婴护理等多个有针对性的培训,共培训1354人,发放培训补贴185.8万元。
助推文化繁荣。该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抓好文明创建活动,强化文明村镇创建,评选县级以上文明乡镇22个,文明村137个,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67%。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发挥乡风议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和村规民约的作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扎实推进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全县建成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8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形成以县级文化单位为龙头、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村农家书屋为基础的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个乡镇文明实践站,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价值培育等文明实践活动。
助推生态保护。该县合理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县完成“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98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县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2.1%;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清运处理模式进入良性循环。
积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建成美丽宜居乡村44个。积极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97.1%和85%,秸秆综合利用率94.9%,持续推进全县348座小型水库水污染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助推乡村治理。该县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新途径、新机制,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全县村级党组织星级支部占比80%以上。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55%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
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今年以来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58件,化解率达85%。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建立“大数据+网格化”乡村治理机制,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查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