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遇到哪家有碍事地段,恳请子女们做一下老人工作,把那条路修通修好……希望大家要发扬光大家乡‘六尺巷’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9月2日,桐城市金神镇香铺村东风组的村民姚国兆在微信群呼唤村民互相礼让、修好村组入户道路。
今年8月,香铺村积极号召村民众筹资金修好入户道路,该村东风组45户村民共筹集了4万余元进行道路硬化并安装路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家各户房屋都建成已久,房前屋后也都修建了水泥晾晒场、滴水坡等,道路曲折、狭窄,车辆不好通过,导致工程难以推进。姚国兆认为,大家出钱出力修路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过年、过节大家回家都会方便很多,他了解到,村民赵淑霞屋前的水泥稻床与钱桂珍家屋后的滴水坡中间仅留下了不足两米的弯折小路,且多年前就因为两家老人互不相让,使得道路没能修成,便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发至群里,希望大家能发扬六尺巷精神,子女们多多劝解老人,互相让出一点。
此外,村党总支书记程海带领村两委、五老人员多次协调,以“六尺巷”的故事劝解两位老人,最终两位老人各让一步,赵淑霞户切除让出了部分水泥稻床,钱桂珍户让出了部分滴水坡,使得原先不足两米的弯曲小路变成了近四米宽的水泥路,行人、车辆路过都很顺畅。
“这是修了一条民生路,也是一条民心路,是群众自己出资出力修好的,也是赵淑霞、钱桂珍两位老人让出来的宽敞路,路修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和睦了。”程海说道。(刘昀 王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