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东至县木塔乡茶溪村黄屋组黑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椴木整齐列队,椴木上一簇簇黑木耳萌态喜人,采摘工人们穿行其间,忙碌而有序。
“今年我种了30万斤椴木的黑木耳,入秋后迎来了丰收季,现在已是第三茬采摘了。”基地负责人曹开初介绍,木耳种植去年冬季开工,今年秋季和初冬可采摘10余茬,明年春季还可采摘4茬,种植周期为17个月。
“每100斤椴木可产2.8斤干品木耳,产值约170元,原材料、菌种、喷水等成本30元,人员工资80元,利润60元。一个种植周期,基地可获纯利18万余元。”对投入与产出,曹开初有本明白账。
茶溪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华告诉记者,椴木黑木耳的种植周期长,但品质高,目前全村有4个种植基地,椴木总用量120万斤。一个周期可为村民带来100余万元的务工收入。
据了解,木塔乡森林覆盖率92%,生态环境好,非常适宜椴木黑木耳的生态化种植,木耳不用打农药,是纯生态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秋季和初冬主产期的干品木耳60多元一斤,春季主产的干品木耳50多元一斤,产品供不应求。
茶溪村的黑木耳是木塔乡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乡是传统食用菌种植大乡,以前是300万棒袋料黑木耳种植规模。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和食用菌协会的作用,聚焦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外出考察取经、大户示范引领,实现了食用菌种植由袋料黑木耳向椴木黑木耳、羊肚菌等高端品种的全面转型。
与此同时,木塔乡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一村一品”格局,通过“村集体+大户”等模式推动特色产业上规模,涌现出了黑木耳种植大村茶溪、灵芝种植大村横山、林下香菇种植大村祝山、羊肚菌种植大村苏村等特色村。全乡食用菌产值由8年前的700余万元,上升到2022年的1700多万元,食用菌产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通讯员 汪有民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