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要往那一站,纠纷准能解决。” 群众口中的“他”,就是铜陵市铜官公安分局狮子山派出所社区民警鲍敏。扎根基层34年,鲍敏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正是因为他有一份专属“秘籍”。
被群众点赞的“暖心警”
“鲍警官,我这边有些事情,麻烦您赶快来一下。”10月7日上午,鲍敏接到居民王某某电话,称与同村李某某发生纠纷。原来,王某某和李某某系多年邻居,两家因土地边界闹起了矛盾,各执一词,均称对方占用了自己的土地。
为避免矛盾纠纷扩大升级,鲍敏在安抚双方情绪后,前往实地查看,发现现场确实无明显地界标志。随后,他立即与村委会取得联系,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鲍敏凭借着对村民的了解和丰富的调解经验,让原本怒目相对的双方,逐渐平和下来。
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一场纠纷被成功化解。“矛盾纠纷是乡亲们的闹心事,更是我的心头事,一定得及时化解。”调解结束后,鲍敏轻松地说。
“小技巧”背后的“大学问”
“师傅,这么复杂的矛盾怎么到你那就迎刃而解了呢?为啥村民们这么信任你?”鲍敏深厚的调解功力让“跟徒”新警许鑫十分佩服。
“第一,要讲究一碗水端平。老百姓心里明亮得很,咱们当警察的首先得做到这一点。”面对许鑫的提问,鲍敏的回答也很诚恳,“公平公正是调解纠纷的前提,只有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双方当事人的信赖。”
“第二,要讲究两颗心相通。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在激烈的争吵中往往表达不出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是不是换位思考?师傅”,听了小许的回答,鲍敏欣慰地点了点头,“我们一定要做理智的‘传声筒’,让双方都能明白对方的立场和难处,这样下面的工作就容易得多。”
“第三,要讲究三方面劝导。老百姓的基本素质都很高,很多纠纷的产生,是由于双方对法律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我们民警就是要向大家普好法、讲好理、说好情,要兼顾‘法、理、情’这三个方面。”
对于“传帮带”,鲍敏向来是毫不吝啬,他自己总结的这套“一二三”调解工作法,将一批又一批的新警领进了社区工作的大门。
“独角戏”发展为“大合唱”
近年来,针对辖区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鲍敏探索出一套“普通、较大、疑难”矛盾纠纷三级排查机制,并得到派出所领导的支持和推广。对确诊为“疑难”的经营债务、劳动争议等社企矛盾纠纷,鲍敏会联合司法所、乡干部、企业代表一同交流,发挥各部门资源优势,多维度攻坚,商讨合力化解的方法。
除此之外,老鲍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面熟人广、居民口碑好的优势,挑选了几名热心肠、有威望、明事理的“乡贤”组成了一支调解专业队伍。后来,这些“乡贤”也被吸纳进“铜都义警”中。
现在,调解纠纷有义警帮助,入户走访有义警协同,法治宣传有义警搭台,巡逻防控有义警出力,真正做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
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力军、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像鲍敏这样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社区民警在铜陵公安还有很多,或许我们不能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一直守护在我们的身边。(铜官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