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2日,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文化广场上歌舞飞扬,欢声阵阵。东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尧渡镇党委政府联合主办的“爱在重阳·薪火相传”主题活动在这里举行。
伴随着欢快的开场舞《家和万事兴》,文艺演出拉开帷幕。舞蹈《鼓舞欢腾》、《江山赋》,五幕情景剧《东至春秋 尧渡芳华》,相声《欢声笑语》、抖空竹《俏花旦》、武术《盛世雄风》等节目轮番登场,既紧扣时代脉搏,又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活动现场还安排了东至县非遗文化展示、特色美食品尝。
对尧渡镇30名“敬老孝老爱老之星”进行表彰,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在热烈喜庆的乐曲声中,“敬老孝老爱老之星”代表上台领取了证书和奖牌。因长年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而获得表彰的尧舜社区居民吴碧波说,这是对她本人的鼓励,也是对全镇文明风尚的引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你敬老,明天敬你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尧渡镇,安徽百强城镇之一,素有“尧舜之乡”“养生福地”之美誉。
相传舜帝躬耕于斯,尧帝闻其贤,千里访贤而渡溪,故名尧渡。尧渡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名诗人陶渊明、梅尧臣,理学家朱熹等人先后造访,题字赋诗,名扬四海;近代周氏家族贤才辈出,“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的优良家风影响深远。
尚德崇文传祖训,务实怀远启新程。
近年来,尧渡镇紧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求,倾力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7个,正在打造管山、汪村、尚合、毛田、乃滩等12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金耳、食用菌、乌饭树、蓝莓等乡村特色产业欣欣向荣,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该镇把乡村旅游等文旅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全镇发展的重要一环,进一步明晰区域功能定位。将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合力扮靓三条岭一线、天路一线、尧渡河沿线风景,完善大历山景区、华龙洞遗址、星空之城景区、西村探秘景区的配套设施,提升景区环境品质。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尧渡镇持续增加老年事业投入,着力打造高品质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老年群体居家养老幸福指数。已建设运营老年助餐点10家,并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建设运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处、农村养老服务站3处,梅林社区获评全国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我们以节为媒,汇聚社会各界共度重阳佳节,体验文化盛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尧渡镇党委书记阮宏兵表示,也借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尧渡的人文历史,感受尧渡和美乡村的新变化。
古人类“东至人”发掘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是本次活动举办地汪村村的两张名片。
近年汪村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立健全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长效管理机制,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位于汪村村庞汪村民组的华龙洞遗址,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属旧石器遗址,是直立人“东至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地。2019年10月,华龙洞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龙洞是继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南京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包含有头骨化石的直立人化石地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表示,它标志着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对于研究中国以及整个东亚地区人类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