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法相融"枫桥路”
来源:杨竹青 2023-11-02 11:09:26 责编:聂静洁

在铜陵市郊区灰河乡政府对面,一栋灰白色三层小楼的门楼上“人民法庭”四个字十分醒目,这里是郊区人民法院江北法庭。庭长林辉和其他4名同事长期坚守在这里,以多元解纷为突破,广延司法服务,通过分层过滤式调解,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走出了一条“情”“法”相融的“枫桥路”。

诉前调解治未病

“本案在前两次调解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今天主要是让双方对调解的内容进行明确,现在请原告……”10月24日上午,在郊区法院江北法庭调解室内,法官正在对一起健康保险合同纠纷案进行第三次调解。此前,双方在赔偿的数额上始终达不成一致意见,法官通过“背靠背”和“面对面”等方式反复做思想工作,最终双方都愿意各退一步,确定赔偿金额为10万元,这场健康保险合同赔偿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江北法庭日常工作的缩影。在诉源治理,尤其是在诉前调解方面,江北法庭积极贯彻多元解纷新机制,组建由当地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等单位构成的解纷联动中心,打造法庭预防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并将柔性司法贯穿到审判全过程,努力实现家事纠纷“软处理”、社会和谐“硬保障”。郊区法院江北法庭员额法官戴敏表示:“在调解过程中,我们邀请当地的村干部、司法所工作人员,从家庭关系、人情事理方面做工作,力争双方当事人诉前达成调解协议。”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单位,也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排头兵”。江北法庭在郊区普济圩社区成立首个法官工作站,将法官工作站与社区法治超市、平安会客厅无缝对接,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江北法庭在辖区灰河村、马洼村、东园村等设立诉源工作站,着力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无讼村。郊区东园村党支部书记周文介绍:“村民间产生矛盾,村协调委员会、乡司法所、郊区法院江北法庭会第一时间介入调解,把邻里的纠纷矛盾全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靠前服务有温度

庭长林辉介绍,为了减少群众的诉讼成本,缩短矛盾解决的时间,江北法庭充分发挥诉讼服务站功能,案件从受理、缴费、调解、送达、开庭实行一站式告知。同时,设立午间值班制度和“午间法庭”,每天中午安排人员接待当事人咨询、办理立案登记、调解等。该市一事务所律师肖健为该法庭这种做法点赞:“很多当事人平时上班,可能只有中午有时间过来开庭,这种便民做法确实给双方当事人提供了方便。”

工作中,江北法庭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结合民事案件的特点,创新先调机制,将线上与线下调解相结合,灵活采用电话调解、微信调解、“云上法庭”调解等新型调解方式,充分了解双方诉辩主张,多角度化解矛盾纠纷,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江北法庭受理案件的调解、撤诉率每年均在50%以上。戴敏说:“有的当事人有调解基础,但行动不便,我们就主动上门调解;当事人如果身处外地,我们就通过微信或者利用远程在线平台进行调解。”

灰河乡党委委员、政法委委员徐根发每月都会到乡村法治超市坐班,进企业调查走访,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为矛盾纠纷的产生提前设置了一道屏障。同时,在江北法庭组织下,积极推行无讼村居创建工作,把司法化解矛盾工作网格向村、社区推动,建立健全以人民法庭为支点的基层治理体系,让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直达群众身边。

林辉说:“我们法庭聚焦诉前预防、诉中提质、诉后回访巩固三个环节,形成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多元化解纠纷的分层递进前端治理路径。”近日,省高院公布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名单,郊区法院江北法庭作为铜陵市唯一获评的人民法庭榜上有名。2022年,江北法庭还被授予“全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杨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