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庙前镇:庭院“小经济”撬动乡村“大振兴”
来源: 包杨寒 2023-11-15 09:50:49 责编: 余红霞

近年来,青阳县庙前镇坚持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积极探索“庭院+”模式,将“小庭院”打造成为“大产业”,让方寸之地变成增收之所,释放乡村发展新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

7856fa462959a6f0e6622d74ed08c7c

庭院+微种植

走进青阳县庙前镇双桥村村民张和发家的小菜园里,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果蔬。谈及自家的小菜园,张和发乐呵呵地说,“今年种植了四个庭院的蔬菜,菜园子里规划合理,种的菜都是用的农家肥,生长出来的果蔬鲜嫩诱人,靠这几个园子,一年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小菜园’俨然变成幸福生活的‘增收园’”。

青阳县庙前镇立足村情民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从实际出发,鼓励有意愿、有条件的村民盘活房前屋后闲置地块,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动村民群众增收致富。

“‘庭院+’的经济模式不仅为家庭增收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改善乡村面貌增添了新色彩,走出了一条特色种植、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新模式,让美丽庭院既有‘看头’,又有‘赚头’。”庙前镇双桥村党总支书记鲁六寿说。 

庭院+微产业

青阳县庙前镇十字村村民朱仁学正在熟练地扎捆棕扫把,导线、打孔、绑缚,不用多时一把扫帚便“有模有样”了。年过六旬的朱仁学拥有扎棕扫把的好手艺,从事棕扫把加工已有30余年。

“我们的棕扫把质量好,外形美观,在市场上竞争力强。再加上村里积极为我们联系销售渠道,目前我们的扫把都销售良好,供不应求,每个月就有1万多元的纯收入。别小看这不起眼的棕扫把,它可是我们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哩。”朱仁学介绍说。 

据了解,棕扫把加工工艺简单,不受场地限制,不论男女老少,都很容易学会,很适合家庭作坊式生产。十字村村民因地制宜,利用自家院落打造成棕扫把加工小作坊,“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小小棕扫把“扫”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

7cebf3f2cda912d4387e776ca91fbc3

庭院+微农旅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借着乡村旅游的契机,村民纷纷走上了旅游增收路,吃上了“旅游饭”。  

青阳县庙前镇充分挖掘利用乡村旅游景点资源、乡土民俗文化等优势,积极鼓励农户改造自家农院,盘活院落空间及资源资产,打造旅游民宿、休闲农庄、农家乐等,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积极推动庭院经济与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我家的农家乐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一年经营下来,收 入还是很不错的。”在青阳县庙前镇华阳村“华园农庄”的厨房里,农家乐主人胡圣代一边忙碌着一边笑着说。2016年,胡圣代夫妻俩抓住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改造利用自家庭院建成了农家乐,凭借着舒适如家的环境以及可口的农家饭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憩聚餐,小小庭院为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今后,青阳县庙前镇将持续探索挖掘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家庭小作坊、乡村微旅游等庭院经济新模式,变农家“方寸闲地”为“增收宝地”,用庭院经济激活群众致富新“引擎”,让“小庭院”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包杨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