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村位于无为市泥汊镇西北角,有4600多人口,30个自然村,1300余户,面积9平方公里,高新大道4公里穿村而过。有9个民营企业落户日新,工业产值名列全镇前茅。近年来,日新村结合村情,探索农村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深入推进 “互联网+服务”平台,完善适应基层实际的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助力“平安乡村”建设。
以“政治”引领,创建基层党建新模式
由村“两委”带头,每季度对村民代表、老党员和老干部开展法治培训1次,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政治成果、思想成果、实践成果,稳步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汇聚新动能。同时,推动基层党建与民主法治深度融合,构建“党建+”模式,组建民主法治发展“智囊团”,打造“常相伴”法治服务,近年来,已解决群众烦心事240余起。
以“法治”保障,谱写法治乡村新篇章
依托“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任村和邢朝庆红色收藏馆,积极打造民主法治文化阵地,建成近2000平方米的日新村法治文化公园和收藏400余册法治图书的村级法律图书室,开展形式丰富的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活动。
利用日新村法治文化广场多次承接无为市政协、无为市税务局、无为市司法局等多家单位开展的活动,丰富村民的法治文化生活。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丰富人才储备。招录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后备干部2名,聘请法律顾问1名,吸纳社会法律志愿服务者6名,培养“法律明白人”16名,充实法律人才储备库,为乡村民主法治发展打造新引擎。2022年12月28日日新村荣获司法部、民政部命名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以“德治”教化,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在村部设立普法学校和法治宣传栏,组织以老党员、老教师、老乡贤、老战士、老劳模为主要力量“五老”人员宣讲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营造新时代乡村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同时,对人居环境方面的矛盾隐患积极排查,提前预防,及时化解。全年共摸排矛盾纠纷53件,调解成功或引导至其他渠道化解52件,成功率98.1%。有效提升了民主法治建设水平。2023年信访工作实现了两“零”三“不” 的工作目标(即零进京上访、零赴省上访和不发生大规模聚集、不发生极端事件、不发生因信访问题引发的舆论炒作)。全年反电诈无一人受骗,全村无一起恶性案件。
以“自治”固本,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
定时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村民评议会,让村“两委”干部、自然村村长、村民代表坐在一起研究各种问题。利用下班和节假日期间,走到村民家中,与群众话家长里短,把工作场所从办公室转移到群众家里,将群众的急难盼愁第一时间找出来,用最短的时间解决。
让群众从看客变成当家人,坚持村务公开,按时将村中的大小事摆出来,鼓励村民将意见提出来,组织大家把发展道路议出来,以民主决策提升村民“参事办事”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这样的模式引导村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市域社会治理中来,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定期将村务、财务、政务等事宜向村民公示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建议。
以“智治”支撑,打造基层治理新手段
扎实推进村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和“雪亮工程”全覆盖,采取“分散+集中”模式在村主要路口、主干道和村广场等村民聚集地设置多个摄像头,24小时开启,打造全方位覆盖的“智慧乡村”,遇到事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推进“互联网+服务”平台,完善适应基层实际的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采用计算机、手机等各种终端提供各种便民服务,逐步实现一站式服务,让村民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自己想办理的业务。(泥汊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