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霞露凝霜,腊肉味正香。”近日,笔者走进郎溪县凌笪镇岗南村胡老大咸货加工厂,负责人胡少云正在忙着卖咸鹅,厂内陆陆续续来了不少郎溪、溧阳等地的客商,他们有的是慕名前来,有的是老熟客。
走进院内,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咸香味,晒架上挂满了咸鹅、香肠等腌制品,在阳光照耀下,腌制品表面泛出闪闪油光,工人们穿梭在架子之间,娴熟地翻动着咸鹅,使其晾晒得更加均匀。在室内,一旁的工作人员正在腌制新鲜家鹅,他们有的负责清洗、有的负责调制腌料、有的负责运送咸鹅……忙得不亦乐乎。
“老传统操作都很简单,就是太阳晒,若干天后,蒸发掉水分的咸鹅就变得油光发亮、香气扑鼻。”胡少云一边忙碌一边介绍,“我们一到天气转凉,就开始腌制,现在每天产量500只咸鹅,供销量也不错,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销量也会慢慢增加。”
胡少云是岗南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创业之前一直在外从事瓦工行业。偶然一次他发现本地咸鹅深受南京、上海等地居民喜爱,捕捉到商机回乡创业。于是在2015年,他创办了这家咸货加工厂。
为了更好地经营咸货加工,胡少云还专门去江苏溧阳学习手艺,并向村里的老人请教传统腌制技术。他将本地与溧阳的腌制技术二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腌制方法。
由于制作出的腊味色泽油亮红润,远销到杭州、上海、南京、芜湖等地,他家的咸货成了远近闻名的“香饽饽”。“我是朋友介绍过来的,今天是第三次来进货了今天又来进三万多元的咸鹅。”来自无锡从事生鲜生意的周正春说道,顾客都说口感好,肉质鲜美,前两批货已经全卖完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不断改进工艺,在用料和口味上下功夫,确保腌制出来的咸货既健康又美味。”胡少云表示。
随着胡少云加工作坊发展壮大,也吸引部分周边村民前来务工。“现在农闲了,在这边打工,几个月能挣万把块钱。”同村45岁的戴旺娣说道,自己已经在这里干了五年了,还能照顾家里,一举两得。
在凌笪镇像胡少云这样的创业带头人还有很多,他们经营粉丝、青虾养殖、水果采摘等都给村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今后,该镇将持续加大对创业带头人的支持力度,不断引导更多的创业者返乡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余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