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郎溪县
我家有老兵——我的爷爷是“打不死的韩大炮”
来源:韩美玲 殷超 2023-12-01 09:13:11 责编:胡明兵 王逸群 实习编辑 章子轩

057A8585

我家柜子里,有一张细心包着的照片——爷爷与毛主席和贺龙元帅的集体合影,这是我爷爷一直视作珍宝的老物件。每当拿起它,爷爷就格外激动。

毛主席接见(韩太元)

1930年,爷爷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农家庭,六岁时发蒙读私塾直到十八岁。1952年,他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军,在沈阳炮兵学院接受炮击训练3个月后,受命前往在朝的21军63师343团榴炮营,由于有文化,一去就担任了2连1班班长。入朝后,随军参加了反登陆作战准备和著名的金城战役。战场上硝烟弥漫、枪林弹雨,他亲眼看到无数战友在身边倒下,更被他们不顾生死前赴后继的精神所感染。在鲜血与炮火的磨砺下,一个“新兵蛋子”迅速成长起来。

当时炮兵的任务就是掩护步兵进攻,一天,他接到一个任务,是要把东线301山头拿下来。敌人的火力太猛,后方又有大炮轮番轰击掩护。爷爷带领战友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里浑身汗透地挖了四个火炮阵地,而且分别地作了炮击数据预案。进攻开始后,他们找准时机,瞄准301山头,连发4发炮弹,齐齐命中敌方战壕。来不及欢呼,他就立即命令1班战士赶紧全部撤离到第二阵地。果然,不到15秒钟,敌人的炮弹就落到刚才打炮的地方,而他所在的1班14人,却没有一人伤亡。步兵部队也只用40分钟以极小的牺牲攻占了高地。因为他是班长,保护战友就是他的责任。

这天傍晚他正在后方擦炮,有人来找。原来是政委命令1班下午4点前打掉前方敌人的碉堡。接到任务,他立即行动起来,当他得知4班班长没有炸掉敌人的碉堡,还不幸被敌人“跟踪”到的炮弹把胳臂炸掉时,他饭也不吃,就查看地形,研究方案。他发现4班的炮弹不是没有命中敌人碉堡,而是敌人的碉堡太牢固了,是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铸成的,一般炮弹根本打不破。他决定给敌人来一个穿甲弹(用来炸坦克的),他亲自瞄准,由副班长拉火,随着一声炮响,敌人的碉堡就飞上了天。

就是这一炮,打出了一个“韩大炮”的称号。他也多次被安排到友邻部队作报告,演讲打炮的经验和作战的技巧。爷爷经常对我们说,上级命令打我们就狠狠地打,叫停我们就马上停,叫撤就立即撤,坚决执行。

朝鲜停战后,他们这些精兵强还将继续驻守在朝鲜,1956年受命前往北京开庆功大会,受到毛主席和贺龙元帅的亲切接见并集体合影,之后再次回朝驻守,直到1957年随部队撤回祖国。

2023-06-12 104309_副本

爷爷一直珍藏着这张和毛主席、贺龙元帅的集体合影,以及各种参加抗美援朝的奖章、勋章,因为那些都是承载了鲜血和汗水,关于炮火、青春、胜利的珍贵记忆。

2023-06-12 105013_副本

因是家中长兄,回到祖籍江苏兴化后,爷爷把工厂的岗位留给弟弟,自己开始务农为生。1978年,听说安徽开始了农业大包干,他带着妻儿南迁到郎溪定居,没想到一去就是一辈子。到了郎溪县后,爷爷兴田种地也是引领着新潮。他试种杂交水稻,比政府农科站普及时整整早了六年;带头种植中药材太子参,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还注重优良家风的培育,在每件小事上都严格要求我们,培养我们直面艰难困苦的坚强品质。

他总觉得自己的贡献微不足道,因此,从未以功臣自居过,从未炫耀过自己,更没有以此向组织、国家提出过任何要求。爷爷常说,他的那么多战友为保家卫国,都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了,他作为幸存者,已是无比幸运了,比比他们,他有什么理由不知足呢。

057A8562

现在爷爷,已到耄耋之年,却依然没有停歇下来,他总是在田地山头转转,一把锄头既作工具又作拐杖,一爿小菜园被打理得四季长青。(韩美玲 殷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