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是一个大熔炉,每一个青年进入军队,都会淬炼出钢铁般的意志。家住郎溪县姚村乡天子湖村青峰组的杨胜,20岁参军入伍,四年军旅生涯,让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好面子”的热血男儿,让军人精神刻进了骨子里。他创业摘穷帽的故事,还得从2015年说起。
杨胜有的爱人是智障残疾人(2017年去世)。该户因病致贫于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女儿远嫁。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发展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主抓手。搞什么产业呢?毛竹、板栗、茶叶是天子湖村的特色农林产业,其中茶叶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小作坊90余家。“绿茶”经济对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乡村干部和‘联系人’上门,叫我要振作,搞点事情。我想,光靠政府照顾过日子肯定不行,我也是个好面子的人,不是懒人,我就开始干起来。”杨胜有回忆当初创业的经过,“我的荒山多,旁人都种了茶叶,我有手有脚的,也要种茶叶。”
2015年春,杨胜有开辟自家荒山种植了5亩绿茶。当年开荒,杨胜有没有少吃苦,隔壁村民陈建华竖起大拇指:“老杨真能吃苦,那么热的天,他挥动十来斤的大蛮锄,大太阳底下拼命干,我们劝他歇歇,他用袖子揩了一把汗,说‘人是累不死的’,不容易!”
2016年,他在乡村干部及帮扶干部帮他申请的5万元扶贫贷款的扶持下,购置制茶机械创办了一个绿茶加工小作坊,除了生产自家茶叶,还收购村民采摘的鲜叶。当年生产干茶(高档毛峰)700余斤,刨去成本,获利2万余元。加上平时打零工挣的收入,杨胜有户于2016年底光荣脱贫。
2015年至2023年,念定“茶叶经”的杨胜有逐年增加茶叶种植面积,由最初的5亩发展至50亩,还增加了品种:除了本地绿茶,还种植了白茶和黄金茶。制茶小作坊的干茶产量也逐年递增,通过辛勤劳动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据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介绍,姚村镇是郎溪县唯一的山区镇,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宜茶叶生长,近年来,该镇积极引导和扶持村民见缝插绿种植生态茶叶——利用荒山荒地或房前屋后空闲地块营造“小茶园”。杨胜退役不退“志”,不等不靠,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茶特色种养小微产业,每年助力20来个季节工在“家门口”就业,大家日子越过越好。他是该镇依托产业致富的典型,也是该镇退役军人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殷超 王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