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绩溪新闻
五都村:文明新风徐徐来 乡村振兴奏华章
来源:蒋梦 2023-12-22 14:56:08 责编:许雅婷 许梦源 谷京荣

img1

走进绩溪县长按镇下五都村,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点缀在群山之中,田舍炊烟、山水相映,省道207穿村而过,1984年,一部《月亮湾的风波》就曾来到过这片皖南山区取景。如今的下五都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成弘扬时代新风正气、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实现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小村庄也一跃成为了“全国文明村镇”。

产业先行能人引路 群众日子有奔头

说起产业,即便地处农业大镇长安镇,下五都村也不甘落后,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后面,有200多平米的三间烘干房,这是下五都村菊花烘焙的场所。近年来,该村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立足本地资源条件,以“一抓双促”的工作思路,大胆实践,努力培育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做大做强菊花、白茶、黄葵种植等优势产业,并利用天然商品林经营管护和公益林经营管护、实施扶贫资金入股项目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户增收。

此外,该镇率先扶持的徽菜加工企业——徽和天下食品有限公司,以合作订单的方式,引导农业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及贫困户发展竹笋、角豆等种植和黑猪、黄牛养殖,通过合作种植,合作养殖,产品包销的模式让当地的农户参与进来的方式,顺利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每年种植笋竹、干角豆、四季豆等农产品二百多亩,成功打造出新徽菜生产—种植—收购—加工—市场的全要素产业链。

作为该企业的负责人也是下五都村的副书记冯文敏,是该村“筑巢引凤”的成功案例。

下五都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纳科技工作者、乡贤能人、创业返乡人员等,建立志愿服务队,联系有关部门和农业公司,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种植户、养殖户等基层生产群众,解决困扰他们的农业技术障碍,增强了他们的科学管理能力。

冯文敏作为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的联络员,开办家庭农场,利用闲置土地荒山,建设天麻竹笋种植基地,发展土鸡、小黄牛、黑毛猪养殖合作社,常年吸纳村民就业20人,户均增收2.5万元,季节性用工200人,人均增收3600元。公司通过建立合作社,与当地500余名村民合作,签订供销合同,让广大村民从中获取利益、增加收入、得到实惠。

 现在的下五都村,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片片农业产业欣欣向荣,目前已建成白茶种植基地51亩、香椿种植基地35亩、烘房1座、农家乐餐馆1处。累计种植蔬菜140亩,培育农民合作社8家,合作睿臻家庭农场项目2个,已形成多元化收入组合,成功带动全村村民增收致富。

img2

img3

解民忧疏民困 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2022年夏季,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居民用水困难,当地水源仅仅依靠水塘难以维系需求,村两委积极寻找饮用水源,配套完善、提升改造供水设施,及时启用备用水源,提升水质,筑牢农村饮水“安全网”。“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该村聚焦群众所思所盼,以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进自然村“厕所革命”,加大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建成下五都村“三治广场”,积极组织志愿者上户宣传,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下五都村依托绩溪县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的背景下,着力打造“五大平台”,即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推动形成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凝聚群众对村庄的价值共识,促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双向增长,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将军!哈哈哈”……一到农闲,几个村民就在楚河汉界中寻找博弈的快乐,作为该村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乐在棋中”,由志愿者许建国创办于2021年12月,截至目前,共有志愿者16人,主要面向广大群众及下棋爱好者。自项目创办以来,每天都有志愿者陪同群众开展下棋活动,先后共有300余名大小棋友参与其中。

黄昏是属于广场舞的时段,在乡村大舞台、村委会广场上,总有十几二十个舞蹈爱好者跟着音乐舞动着,夕阳下与和美乡村相映成趣,自从广场舞兴起后,不仅广场“活”了起来,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活”了起来,村庄也热闹了。在广场舞的影响下,不喜欢跳舞的,腿脚不灵便的,统统加入了步行军,除此之外,健身操、快步走和各类球类运动成为群众的主要文化活动,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同时为了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旅游功能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添健身设施,提升村容村貌。

img4

微信图片_20230624103436

E:\10月活动照片\下五都\象棋文化活动.jpg

E:\9月活动照片\下五都9月活动\中秋1.jpg

img8

E:\下五都活动照片\下五都村7月活动照片\2023年7月11日下五都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全民健身活动.jpg

群众在哪里 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现场是最好学校、实践是最好课堂、群众是最好老师”,下五都村建强专业队伍。深入发动党员、新乡贤、五老人员、妇女能手、返乡创业人员等投身志愿服务,坚持以制度建设、机制创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常态化、长效化。出台了志愿者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全村实名制注册志愿者达210人,占全村常住人口13%。建立6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集中专题培训8次、线上专题培训10次,受益1000余人次。一大批“宣传小喇叭”“红色宣讲员”和“百姓名嘴”活跃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用鲜活的语言和形式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

在助力文明创建中,该村结合“学雷锋日”“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应时应景组织开展主题实践,不断提升镇村形象、培育文明新风。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坚持“一月一重点、一周一特色”,积极开展送政策、送科技等利民惠民育民系列活动,把关乎民生的政策和技术送到群众中去,做到精准对接、务实管用。

该村还大力开展“最美志愿者”“十星级文明户”、寻找“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用身边的故事来传播社会正能量。努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的“长安样板”,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越走越宽,让志愿服务之花永远绽放。

img10

img11

文明新风沐乡野,美丽乡村促振兴。如今的下五都村产业发展势头正盛,村集体经济日渐壮大,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文明新风徐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稳。(蒋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