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集区皖西路和黄大街交叉口处,自古以来有一条自然河流,因沙多泉水多,人们称之为沙河(现称二道河)。河上有座石桥,上世纪六十年代坍塌。桥用松树做桩、石头、石板堆砌而成,解放后多次翻修,人们称之为“朱英桥”。85年前,富金山阻击战首场战斗就发生在叶家集沙河边,那是一场惨烈的抗日故事……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浪潮空前高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8年徐州会战结束后,日军开始实施武汉会战。8月,日军中将荻洲立兵带领的13兵团自合肥向六安、河南信阳、光山进击,沿大别山北麓进攻包围武汉。荻洲立兵13兵团,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沾满中国人的鲜血,是一群虎狼之师,与中国军民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一时战云密布,为延缓对武汉的进攻,国民革命军紧急抽调第71军宋希濂部前往皖西、豫东南一带布防、阻击。宋希濂亲临现场侦查,在战时临时指挥部叶家集台家祠堂,他果断决定把史河东岸的叶家集作为第一道防线,第一阻击点设在沙河西岸,总指挥部设在富金山妙高寺。宋希濂在他的自传《鹰犬将军》中写到“富金山犹如扇形,靠叶家集很近,在公路南翼,可控制公路,是一处良好的作战要地。”1938年8月中旬,国民革命军第71军36师作为先头部队,在师长陈瑞河率领下开往叶集、富金山、固始一带布防,阻击日军。
8月底日军已经攻陷合肥、六安、霍山,战火向叶家集、富金山蔓延,战争的乌云弥漫着史河两岸,一场大雨让史河、沙河水不再宁静,突然变得波涛汹涌。
71军第36师营长朱英奉命紧急驻扎在六叶路叶家集城东花园保的沙河(现皖西路叶集二道河),作为阻击日军的第一道防线。沙河穿街而过,行人来往,需涉水过河。为了行人和作战方便,朱英率领全营官兵在沙河上迅速架起了一座桥,又不分昼夜地在沙河边开始修筑阵地,建立防御工事。
朱英是个年轻的军官,消瘦的脸上饱经战火的洗礼,眼睛炯炯有神,透露着军人特有的气质,他发起战前动员令,振臂高呼:“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消灭日寇,还我河山!”全营官兵,热血沸腾,誓杀敌寇。在大战前,朱英大声疾呼:“同胞们,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我们要万众一心,为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同胞们报仇雪恨!”
在朱英的发动下,叶家集军民群情急昂,“抗日救亡,民族大义!”“同心同德,抗击日寇!”“抵抗侵略,保卫家园!”等标语刷满叶家集大街小巷,抗日救亡情绪日益高涨。叶家集人民自发捐款捐物,送来麻袋、布袋、草袋、木板、草绳,粮店把粮食倒掉,捐出布袋、草袋做防御工事,闻讯赶来的市民、工人、农民帮助装沙袋、挖战壕,铁匠、磨刀匠义务帮助战士磨大刀,刀光闪闪,同仇敌忾。在民族大义面前,军民空前团结,共御外辱,很快在沙河边建好了一座坚固的防御工事。
8月30日,日寇第13兵团开始西进,一路烧杀抢掠,所到之处,村庄被焚,百姓尽逃。从六安到姚李庙、大顾店、翻过平岗岭,基本没有抵抗,直达叶集。面对来势汹汹,直扑而来的日寇,朱英率领全营官兵毫不退缩,顽强阻击。在沙河边,日寇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枪炮轰鸣,杀声震天,周围几十里都能听到枪炮声,看得见升起的滚滚硝烟。战斗激烈的时刻,朱英亲自指挥机枪连,端着机枪登上桥头堡,集中火力向日军开火,他大声喊道:“给我狠狠地打,狠狠地打!”“哒哒、哒哒”机枪吐出愤怒的火舌,“嘣,轰隆隆…”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打得日寇丢盔卸甲,狼狈逃窜。朱英指挥全营将士在沙河沿线浴血奋战,英勇杀敌,激战二天二夜,减员大半,击毙击伤日寇百余人,日寇始终被阻击在沙河东岸。
战至第三天,日寇紧急调来10多门大炮,猛轰桥头堡和防御阵地,在炮火的掩护下,数千日寇,面目狰狞,“哇哇乱叫”向防御阵地发起攻击,一排排日寇,张牙舞爪,发疯般地冲上岸来,朱英一跃而起,拿起磨得发亮的大刀,冲出战壕。向官兵们大喊:“弟兄们,为国报效的时候到了!给我狠狠地打,冲啊!”他们与日寇展开肉搏战,锋利的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滴血的刺刀刺入敌人的心脏,有的战士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一批身经百战,九生一死,充满国恨家仇的中国军人,没有一个人贪生怕死,朱英和全营官兵全部战死在沙河边。昔日清澈的沙河水,被鲜血染红,变成了一条血河,咆哮着、呜咽着向北流去,断桥和焦土见证了抗日英雄杀敌报国的决心,这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让日寇心惊胆寒!日军依靠强大的火力,损兵折将才攻占桥头堡,叶家集失陷,第一道防线被日军突破。
随后日军在史河沿线发起进攻,攻占史河西岸的钟集、陈淋子、红花寺、熨斗山、孙滩、突破石门口。9月3日,富金山阻击战全面打响,这是一场震惊中外的阻击战,战斗极为惨烈,中国军人誓死战斗,浴血奋战10天,给予日军极大杀伤,富金山阻击战是武汉会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一寸山河一寸血”,朱英所在的德械师36师伤亡殆尽,一万余人仅剩800多人。
战后,叶集人民将朱英及其全营官兵掩埋于小南海附近的墓地上,在小南海观音庙前竖起一块高2米,宽1米的石碑,上刻“少校朱英营长及全营官兵之墓”,供人祭拜。叶集人民为纪念抗日英雄,把朱英牺牲的地方沙河(二道河)修建的桥,命名为“朱英桥”,将当地的花园保改称“朱英保”。解放后,改为“朱桃园大队”“桃园村”。(刘家斌,部分资料来源安徽党史方志、固始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