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2023年,淮海实业集团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聚力”工程,持续加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为集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突出人才优先政策
2023年集团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就把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主题。会上,评选表彰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1家、科技创新团队10个、淮海将才5名、淮海英才10名、淮海新秀5名、淮海工匠5名,并予以重奖,在全集团营造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氛围。
淮海实业集团党委还制定了加强人才工作的二十条举措,配套出台职称津贴兑现办法(暂行)、技能人才评聘及考核指导意见等,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召开专题座谈会、举办培训班解读政策,扎实推进人才工作政策落实落地。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选人用人,是指挥棒和风向标,体现风气和导向。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三项制度改革,近年来,淮海实业集团党委先后制定了中层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办法、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现职退出暂行规定等制度,常态化推进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逐步形成了市场化选人用人长效机制。
2023年,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方面,集团公司组织淮海物流、相王现代、新材料公司、四兴公司等有条件的单位,开展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通过竞聘“上”了15人。在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方面,基层单位通过考核、竞聘等方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下”了8人,营造了重实干重实效的鲜明导向。
坚持公开招聘引才
人才是发展之本,抓人才就是抓发展。
2023年年初,集团公司根据各单位人才需求,通过省国资委和集团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及高校网站、智联招聘、淮北人才网等多平台发布招聘简章,每季度开展社会招聘,积极参加省国资委和淮北市组织的专场招聘会及校园双选会17场,引进高校毕业生和成熟人才61人。
针对急缺的技能人才,组织安徽矿机、新材料公司、华星公司等单位开展4次社会公开招聘,引进技能人才67人。全年已引进各类人才128人,超额完成全年引才100人的目标,大专及以上学历职工人数提高了两个百分点,人才结构得到了优化。
坚持刚柔并举、引才与引智相结合,集团公司与中南大学签订了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技术开发(委托)合同,中勘科技与中国矿业大学签订了废弃矿井采空区煤层气地面井开发技术开发(委托)合同,同时,华星公司与山东科技大学就智能除杂系统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达成合作意见并开始先期研究,努力实现高端研发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加强人才培训培养
去年以来,集团加大人才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网络培训,组织人员参加上级调学和网络培训29期,参训3700多人次;集团层面举办各类培训48期,参训2100多人次;通过视频系统开展线上培训、讲座52期,参训2700多人次;基层单位加大自主培训力度,完成自训496期,参训7000多人次。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集团党委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类培训班“第一堂课”,依托党委中心组、淮海大讲堂、各类管理人员培训班等平台,定期开展系统的党性教育。突出“关键少数”等核心人才教育,与中南大学合作举办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参训40人,与安徽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合作举办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参训30人,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结合综合考核开展中层后备人才推荐,刷新中层后备人才库,动态管理、重点培养。强化能力提升,通过开展职称津贴、技能津贴兑现,激发了人才学知识、提能力的积极性,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人数提高了75.6%,技能人员晋升技能等级人数提高了20.1%。
推动人才责任落实
推进人才工作,必须推动责任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去年年初,集团公司党委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并下发年度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对全年人才工作进行部署。
一年来,通过对机关部门月度绩效考核、对基层单位开展“大党建指导”等方式,对人才工作进行日常调度推进。集团公司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分别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逐级落实党管人才责任。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副总师级均与基层单位高层次人才结对子,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类人才结对子,党组织书记带头,定期开展走访和谈心。
为推进“人才工作二十条”落实落地,2023年上半年集团公司开展人才工作专题调研,向相山水泥、安徽矿机、中勘科技等10家基层单位反馈问题35个,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落实《关心关爱引进人才的五条措施》,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现场听取优秀中青年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对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举办第二届“缘聚淮海、心手相牵”青年联谊活动,100余名单身男女青年参与,现场达成交友意向7对。同时,选树宣传各类先进典型,营造了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