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玉米大豆双双丰收,种植收益一涨一跌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刚 2024-01-11 10:22:09 责编:刘刚 胡明兵 张文洲

记者日前获悉,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安徽玉米单产增幅明显,价格和往年相比波动不大,农户种植收益普遍提升。与之相反,大豆单产虽然也增加,但是价格较往年明显下跌,农户普遍反映种植收益减少,部分农户今年可能减少种植面积。

玉米单产创新高

“2023年天气特别给力,基本没啥灾害,所以玉米的亩产量比2022年大幅增加。”涡阳县楚店镇玉米种植大户孙子富告诉记者,2023年的玉米产量可以说是近5年来最高的,他种植约750亩玉米,平均亩产较上年度增产约300斤。

灵璧县朱集乡种植户刘杰去年种植玉米500多亩,比上一年增加约100亩。“2022年遭受高温持续影响,玉米产量不高,亩产量只有800多斤。”刘杰说,但是去年天气非常好,既没有持续高温,也没有洪涝灾害,所以玉米的单产很高,部分地块甚至达到亩产1400多斤。

砀山县薛楼玉米种植户王伟告诉记者,去年他种植的500多亩玉米平均亩产量比2022年增加500多斤。濉溪县百善镇农户叶志光是玉米种植的“老把式”,在当地种植玉米近20年,他告诉记者:“去年种植玉米的农户都很开心,平均亩产量都比上一年增加400到500斤。”

“每斤玉米的收购价格是1.3元到1.31元,入冬后普遍达到1.31元。”叶志光对记者说,2022年同期玉米的收购价格是1.34元,可能是产量增加的原因,玉格出现了下降,这也是情理之中的。刘杰则告诉记者,虽然价格下降了一些,但由于总产量增加比较多,所以亩产利润最少增加300元。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全省玉米平均亩产为575.96公斤,同比增加144.56公斤,增幅为33.51%,单产创历史新高。去年全省大豆平均出售价格为每50公斤297.46元,同比下跌4.73元,跌幅1.57%。去年全省玉米亩均产值为1533.65元,同比增加378.03元,增幅32.71%。主要原因是玉米亩产增加。

大豆价格下跌较多

和玉米相比,去年大豆价格下跌幅度较大,部分农户反映收益下滑。颍泉区闻集镇的葛翔每年推广2000多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023年大豆价格下跌比较多,比上一年低0.3元。”葛翔告诉记者,去年大豆价格普遍在每斤2.6元,入冬后微涨,达到每斤2.65元。

孙子富告诉记者,套种的大豆每亩产量在200多斤,单种的产量在每亩360斤左右,较上年增加了40多斤。谈到收购价格,孙子富说,2023年普遍低于上一年,1斤只能卖到2.6元至2.65元,比上年低0.3元左右。刘杰去年种植大豆300多亩,他种植的是高产品种,亩产达到430多斤。“但是价格比较低,明显不如2022年,整体收益下滑。”刘杰说。

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安徽大豆单产为157.94公斤,为近5年最高,同比增加2.27公斤,增幅1.46%。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适宜,农民适时播种,大豆花期和结荚鼓粒期,气温适宜,雨量适中,墒情好。但是大豆平均出售价格为每50公斤297.46元,同比下跌4.73元,跌幅1.57%。主要原因一是进口大幅增加,国内大豆市场供需总体较往年宽松;二是新豆集中上市,阶段性供应压力抑制大豆价格;三是下游需求回落,由于去年生猪行情持续低迷,下游饲料需求疲软,导致豆粕上涨动力不足。

建议选择优良品种

针对去年玉米的行情,安徽省农科院专家任学祥建议加大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力度,培育一批突破性优良品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玉米品质,提高玉米出售价格。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专家黄志平建议推广优质大豆高产品种,优化大豆种植结构。调查发现,安徽大豆主要品种为高蛋白大豆,多用于豆制品加工,单产不高。因此建议优化大豆种植结构,加快培育高产稳产等优质大豆品种,提升大豆单产和品质。目前推行的复合种植在农机保障水平及草害防控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大豆玉米除草剂不兼容、缺少适宜复合种植的播种机、植保机及收割机等,一般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研发推广安全、高效、可兼容的草害防控产品及技术,推广使用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专用机械,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植户扩大带状复合种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