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3位省人大代表走进安徽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的“代表委员面对面”活动现场,围绕打造科技强省和智能绿色制造强省谈履职心声、话发展感受。
推进人才政策升级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有人才能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课题组长张欣深耕科研领域多年,深刻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合肥只有进一步推进人才政策升级,才能在各地人才‘争夺战’中不落下风。”
张欣建议,优化提升“江淮优才卡” ”合肥市人才码“的功能,例如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停车优惠等,增加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鼓励建设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机构,减轻年轻父母的养育负担,吸引青年人才来皖留皖;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高质量国际化中小学。
此次两会,省人大代表、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玮也带来了人才方面的相关建议。“应当立足安徽省重点产业发展所需人才,配置针对性人才政策,提升人才政策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可以依托相关产业链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所承担的国家或省部级重大专项定向进行高端人才招引,形成‘事业留人’的效果,再辅以人才政策形成‘待遇留人’。”
此外,游玮建议加强融入长三角战略,可以通过在人才密度比较高的江浙沪城市建立科创飞地,配以相应柔性引才政策的方式,虹吸相关人才为皖服务。
坚定自主创新之路
针对去年爆火的CHATGPT、人形机器人概念以及背后体现的颠覆式创新,游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本质体现了人类对于利用先进技术对生产力跃变式提升的一种向往。
游玮表示,目前机器人产业正面临着与人工智能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技术交汇融合的关键发展期,三者融合产生的下一代类人智能型机器人将大幅提升机器人的场景适应性,同时也将大幅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相关颠覆式创新过程一定是曲折的,且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必须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弱化政府立项时对具体技术指标和研究内容的约束。” 游玮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产业链协同创新不可或缺。“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技术环节较多,上下游之间有存在很强的耦合和关联性。因此单点的创新,往往很难实现对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推动。”游玮建议,要努力实现整个产业链自主可控、上下协同、持续迭代,形成整体竞争力。
在科创支持方面,张欣建议加大对生命健康领域和基础研究、前沿研究的“慢投资”。“这类研究的特点是周期长、回报慢,但它们却是创新的源头。”她希望大家能够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一些原创性的研究。
促进企业绿色转型
“传统产业仍然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 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必须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作为一名来自传统制造业的省人大代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凡殿才对此深有感触。
凡殿才介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石化大国,化工品总量占全球份额40%以上。2022年,安徽省规上化工企业约1200家,实现营收约3000亿元,石化行业降碳压力很大,石化企业必须走好智能绿色转型之路。
“要在安徽大力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用数字化技术建绿色工厂。” 凡殿才以其所在公司举例,一方面公司淘汰落后产能,使用当前世界上最先进工艺、最新装备,重建新装置。另一方面布局新赛道,进军绿色氢能产业,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