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黄湾乡以强化平安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目标,聚焦“四化”治理,充分发动党员群众、整合部门力量,打通平安建设“最后一公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网格管理精细化 激发治理新动能
“你们讲解得很有道理,我之前也收到过刷单返利的信息,现在看来是诈骗无疑了。”“大姐,诈骗类型较多,要学会辨别,电信诈骗常见套路有……”近日,黄湾乡牛王村网格员张茂仓正向群众介绍电信诈骗常见套路。
2023年以来,黄湾乡依据村组分布,将全乡划分为18个网格,并选聘有责任心和影响力的村组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等人员担任片区网格员,网格员利用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进村入户开展政策法规、防范电信诈骗、“双提升”宣传,收集社情民意,实时掌握村民诉求。各村(社区)联合派出所建立警民议事厅微信群,将农户、网格员拉进群中,民警、村干部、网格员担任指导员,规范管理群消息,并对议事厅内的群众合理诉求及时给予答复。线下,围绕重点工作部署,网格员进村入户开展针对性工作,协助村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群防群治常态化 干群协作保平安
“我下班回家比较晚,但总能看到巡逻队员的身影,有他们在感觉很有安全感。”在附近工业园区上班的村民黄玲说道。
黄湾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动员老党员、村组干部、民兵、热心群众等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工作,全乡7个村(社区)均组建7-11人的治安巡逻队,定期联合派出所开展集中巡逻。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治安案件。在技防上,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一方面动员群众在住房前安装监控探头,另一方面集中在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安装治安探头224个,并在乡镇来访接待中心建立摄像头展示平台,实施线上视频巡查,实现人防、技防有机结合。加强重点人员和区域管理,定期开展涉邪、涉毒线索摸排,定期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各类重点人员走访,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协商议事制度化 基层治理新探索
小区路灯不亮了,通过协商议事会,工作人员就带着电工师傅进行了维修;村里产业大棚薄膜破损了,由政协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与村委会集体协商,及时制定了维修方案……在黄湾乡,一桩桩“小事”的化解,已让协商议事平台成为优化基层治理的重要渠道。
黄湾乡根据村(社区)发展需求,结合“湾事如意”协商品牌创建,依托“三商五步”工作法,打造协商议事厅、议事亭、协商长廊等协商议事场所。围绕“说、议、办、评”四字流程,助推协商出实效。有事先“说”,通过委员上门说、群众现场说,广泛收集协商议题,需要协商的就拿出来“议”。多方共“议”,以“微协商”的形式,将“议”后形成的意见推进到“办”的环节。合力促“办”,依照事情类型和急难程度,通过督促交办、部门联办等方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协商议事成果落地后,及时组织群众来“评”,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议事成果测评表等形式让群众广泛评议,确保事项办得了、办得好。2023年以来,通过协商议事,先后解决了镇区下水道堵塞、安置点强弱电施工进展缓慢、占道经营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余件。
矛盾调处多元化 源头化解成效好
“老乡,你反映施工人员在拆除其邻居房屋时,有碎石砸中了你家部分彩钢瓦,目前我们已协调人员对损坏的彩钢瓦进行更换,至于房屋墙体裂缝是否由拆除时引起,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不过,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基于事实给你一个满意的说法。”近日,在完成入户走访后,梨园村包保干部耐心地向来访人解释。
黄湾乡依托“1+5+N”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充分发动村干部、基层党员、网格员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摸排矛盾纠纷线索,并对线索逐个进行研判分析,及时落实化解措施,对于化解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带案下访,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吸纳有能力、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乡贤加入人民调解队伍,在调解方式上,推进人民调解由“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在分清超利益诉求和合理诉求基础上,联合国土、民政、司法等部门协调联动,调解成功率显著提升。
2023年,黄湾乡共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5件,连续六年获评“平安凤阳”先进乡镇称号,滁州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称号,黄湾派出所荣获滁州市枫桥式派出所称号。(葛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