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凤阳县府城镇严格履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健全“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机制,探索实施“书记项目”,推动党建责任层层落实、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聚焦重点难点,精准选题立项。该镇党委在广泛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村(社区)实际,制定下发《府城镇“书记项目”实施方案》,指导各村(社区)按照“切口小、有难度、示范强、可推广”的原则,从“环境长效管理”、“创新议事方式”、“社区网格治理”等一系列基层党建重难点问题中选题申报,签订立项书。
围绕“项目背景、项目内容、推进措施、预期目标”等申报要素,组织召开项目评审会议,对项目可行性、延展性、突破性全过程审查把关。对于不贴合村情、难度不高、示范性不强的项目,要求重新选题申报,确保“书记项目”选准选实。
把控关键节点,层层压实责任。该镇建立健全“村书记领头、联系领导指导、职能部门监督”的责任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书记项目专项推进会”探索“破题”思路,汇报“答题”进度。通过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定责任,确保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各项工作事事有人抓、步步有人管。
镇党委紧密把握各“书记项目”关键节点,结合日常调研和专题调研,通过“电话访问、实地调研、群众座谈”等方式加强督促指导,对重视不高、进展较慢的及时提醒,对落实不力、出现问题的限期整改。同时,把“书记项目”作为基层党建述职“必答题”,采取“实地调研必看、党建述职必讲、绩效考核必考”的方法,倒逼项目成果落地见效。
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品牌效应。府城镇坚持从基层实际需求出发,把“书记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基层治理的需要、长远发展的需要中。
结合村情民意,该镇齐涧村探索实施“板凳议事厅”“庭院夜话”等接地气、冒热气的议事方式,把问题晒在阳光下、心结摊在桌面上;夫子郢村创新“三联三帮三带”共富机制、建设“企业+村党组织+农户”共富工坊,推动村与村像石榴籽一样抱团发展;府北社区打造“红色微网格”,精细社区治理方式等等。
通过进一步梳理全镇典型案例,依托凤阳先锋网、本地公众号集中展示、宣传推广,扩大示范效应,推动全镇18个“书记项目”变“示范项目”,形成先进典型持续接力、示范引领持续深入、榜样作用持续发挥的良性循环,助力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