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方灿是岳西县和平乡一名基层党员,笔者和他约好的采访时间是中午临时决定的,见到他时,他正好从理发店忙完,走在回家的路上,外衣上还粘着没吹干净的碎发。
干一行爱一行
春节前后,这是余方灿最忙的时候。“腊月十六日在太阳村理发,十七日海螺片,十八早上雨山片,中午和下午在乌尖冲理发,请理发的老人在家等我。”他把居家养老服务的时间计划安排好,提前发到了朋友圈。
“理发这门手艺,还是祖传的,那时还只有13岁,就天天下乡上门理发。”现在政策好了,他通过自己的学习,成为了一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定期为太阳村、中纛村居家行动不便的100多位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两村山场面积大,居住点分散,山高路远,一趟服务下来就要跑上很多天,但余方灿说:“既然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近70岁的太阳村刘和平老人,接受余方灿理发服务已经20多年了,他说道:“以前理发是交通不方便,现在是年纪大了不方便,感谢余师傅一直坚持上门给我们服务,让我们少跑路。”
春节刚刚过完,路上还是雨雪冰冻,但他的朋友圈,依然没有停止上门服务的计划。
带着党的恩情做事
有着20多年党龄的余方灿,曾多次获得表彰,2023年获得和平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多年前,大多数人都外出务工,作为生产队长的余方灿选择在家一边理发一边务农。那时,乡村干部入户走访,看到他勤恳务实,就鼓励他入党,带头发展茶桑。
余方灿下乡理发时,看到其他乡村这块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为了在家立业,也下决心发展了五六亩,一直种到现在。“一个生产队里,我家茶桑最多。”余方灿说道。
2014年,余方灿夫妻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依靠党的各项政策,实现了脱贫。2023年,孩子读博毕业,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同时还被聘为了名誉村主任,他感到很高兴。“家里有现在这样好的生活,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让我两个孩子读得起书,上得起学,现在他们工作了,我依然跟他们说,要记住党的恩情。”
走到离余方灿家不远的小百货店,看到来的大多是老年人。新鲜的蔬菜快递刚刚送到,为了保证不出错,夫妻二人正给前来取货的顾客认真核实购货信息。小店除了售卖日用品,也是农村金融助农服务点之一。原来,和平乡太阳、中纛两村距乡镇金融服务点有10多公里路程,给老年人养老金的发放领取带来不便,为了进一步满足农村特殊群体居民金融需求,乡镇银行网点就找到了他,希望在他的店里设置个便民服务点,因为老年人的理解能力慢,所以这个麻烦不讨好的事情,很多人不愿意干,但他还是接了下来。
建言献策带头干
第二批主题教育基本结束,为推动干事创业,一直以来,中纛村党支部广泛开展了建言献策活动,余方灿向党支部提了不少建议,许多得到了采纳。
这两年,中纛村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100多亩土地大力发展了瓜蒌、玉米、蔬菜等农作物。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用工,把集体经济的事情干好,找一个管理和带头的能手就很重要,余方灿向合作社毛遂自荐,参与到其中。
平时干活虽是一把好手,但是集体经济要管理这一大片田,其他人不信他,甚至有人说:“他要能搞好才怪。”合作社也有一些担忧,于是决定先给一块田让余方灿试着管理。
为了不让组织失望,他就下定决心,凭着多年新庄稼的经验,先用2个月认真打理好这一块田。期间,仍有不少人说风凉话,挑骨头捡刺,直到2个月后庄稼长势喜人,才得以服众。
余方灿知道,2个月还只是开始,要证明自己行,一方面是收成好,另一方面就是把管理成本降下来,他提出“精兵简政”,用工“承包制”管理法。虽然他提出了这个建议,但是实际用工管理很麻烦,为此,他专门建了一个管理群,每天什么时候上班,用工多少,干了什么事情?线下干,线上也要填报,遇到了事情也在群里及时汇报,商量最佳的解决办法。2022年,他负责管理的瓜蒌子丰收,比上一年多了600斤,玉米亩产最多达800斤,用工工时从以前的1000多工时压缩到近700工时。村合作社负责人说:“让老余干,没话说。”
在接受采访时,余方灿也多次说:“作为一名党员,是要讲党性的。”(储敏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