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凤阳县黄湾乡大新村的草莓大棚,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一颗颗色泽饱满、红艳动人的草莓在绿叶的映衬下,让人垂涎欲滴。种植户赵玉壮和母亲拎着篮子穿梭在田垄间,熟练地采摘着熟透的草莓。
“这里的草莓个头大,颜色艳,吃起来格外香甜。我趁着周末带孩子来这里体验下采摘的乐趣,很开心!”驱车前来采摘草莓的李女士一边挑选草莓,一边将鲜艳的草莓照片上传朋友圈分享。
看着大棚内陆续成熟的草莓,种植户赵玉壮喜上眉梢。赵玉壮在黄湾乡种植草莓已有5年,从蚌埠到此创业,主要看中了这里的种植优势。为了让果实品质更好,他从育苗、栽培、授粉到管理,全程采用绿色种植技术。期间,还对土壤进行了改良,疏松土壤,增施有机质肥料,补充土壤微量元素,抑菌杀菌,使得种出的草莓品质高,颇受顾客欢迎。
“从过年到现在,除了中间一段雨雪天气,大部分时间都有人来采摘、购买草莓。目前,承包了近60个大棚,其中草莓大棚有7个,一个大棚的草莓年产量5000斤左右,产值近3万元,采摘期可持续到5月份,除了零售,还销往周边超市、水果店,预计能实现近20万元的收入。”赵玉壮说。
据赵玉壮介绍,他种植的草莓品种是“红颜”系列,这类品种具有果型大、饱满鲜红、甜美多汁、鲜食加工兼用等特点。赵玉壮从事大棚种植项目已有十余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面对草莓种植,他丝毫不敢懈怠,查看土壤干湿度、检查大棚温度、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每项工作他都全身心投入。针对周边农户上门来“取经”,他也是倾囊相授,在他看来,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形成规模化发展,提升知名度,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这几年,我们村尝试‘党支部+村集体+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发展温室大棚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切入点,从大棚搭建、育苗栽秧、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有能力有意愿的村民参与草莓、西瓜种植,让更多村民受益。”大新村党支部书记蒋家训说。目前,大新村已经陆续流转2000多亩土地,主要用来发展瓜果产业,特色种植还带动周边群众到大棚采摘务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劳动一天能有60到100元的收入,活不重,可以学习种植技术,关键离家近,还能照顾孩子上学。”务工人员李明英说。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黄湾乡立足多临水、土地多沙质的自然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精细果蔬种植,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巧打季节差、时间差,突出抓好大豆、西瓜、花生、芹菜、芡实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不断激活乡村振兴产业活力。(葛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