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里距离县里较远,蔬菜、河鲜很难保鲜,不仅卖不起价钱,还打击种养积极性,以后有了冷链储存运输,就方便多了!”凤阳县枣巷镇观音堂村村民巨巧玲听到农产品仓储库房即将开工的消息满脸笑容地说。存住“鲜味” 增收“到位”,农产品存储库房项目是凤阳县枣巷镇首次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生动实践。
问需于民建立“实事项目库”。枣巷镇处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花园湖湿地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保护名录。镇域内有耕地4.5万亩,盛产油菜、玉米等作物,枣巷芡实、鲫鱼、鳙鱼、草鱼、青虾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本地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却因为地处偏远,农产品难以保鲜,销售受限。
“要是有一个冷鲜仓库用于储存农产品,就能解决农产品集中上市季节的短期阶段性积压损耗问题,还可以利用冷库资源存储及销售反季节农副产品,希望能把农产品仓储建设纳入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
“还有我们张王村包庄圩前面的路,基本上都是土路,路况太差,通行实在不方便,不利于农机进出,明年能不能把这条路修一修?”
“好的,好的,谢谢大家的建议,我都详细记录下来了,还有没有其他建议需要补充的?”在枣巷社区的板凳座谈会上,镇人大副主席袁兴亮和群众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听取大家对于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他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镇人大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镇域内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切实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办一批好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该镇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项目征集初定阶段、项目审议票决阶段和项目监督评估阶段。
为选好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枣巷镇人大组织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下沉一线,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代表小组活动室、选民接待室等平台,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板凳座谈会、电话沟通、接待来访群众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面向群众征集民生实事项目。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底,共征集项目12个。镇人大整理筛选转交镇政府,政府联合有关部门经过可行性研究后纳入“实事项目库”,并按程序提交镇人民代表大会,由人大代表进行票决,真正做到了将民主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一人一票为民生幸福“加码”。枣巷镇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一项新议程成为会议亮点,随着全镇48名人大代表的选票落箱,对镇政府提交的12项为民办实事事项进行无记名投票,差额票选出2024年度枣巷镇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涉及道路维护、排灌站重建、灌溉渠、公墓建设、人居环境示范点整治、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农产品存储库房等。枣巷镇首次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了将全民民主贯穿于为民办实事工作的全过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由过去的“政府提”转为“大家提、代表决、政府办”,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试点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意义重大而深远。人民出卷、政府答题、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评价,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受益者。”枣巷镇人大代表巨青松说,“镇政府提出的人居环境示范点整治项目,非常切合实际,将极大推动宜居宜业的和美枣巷建设。”
全过程监督丰富基层民主实践。票决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枣巷镇人大及时将民生实事项目列入2024年监督工作计划,实施项目认领,人大代表们根据票选出的民生实事项目自行认领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组建监督团队,开展监督,有效促进项目落实。人大代表深入项目一线,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实现了代表履职、人大监督、政府治理、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
“村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地方人大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项有益探索,实现了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该镇党委书记表示,枣巷镇将加强监督,实施好人大代表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按规定纳入本级预算安排,加强资金保障,细化任务分解和督查工作,把民生实事项目办成民心工程、暖心工程,以“民生”赢得老百姓的“民心”,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焦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