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竹子生长旺季。连日来,在青阳县庙前镇小竹子收购市场,放眼望去,一堆又一堆整捆的竹子整齐摆放,现场工人们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有的在截头锯齐,有的在绑扎成捆,有的在有序叠放,有的在上车搬运……偌大的收购市场显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王师傅,我家里这几天砍的小竹子差不多满满一车了,今天下午你有时间来拖吗?来的时候告诉一声,我可以在家里等你。”每天下午和傍晚,小竹子“经纪人”王师傅的电话响个不停,都是打来咨询什么时候去收购竹子,以便他们在家里等候。
一边连着伐竹老农,另一边对接市场,在庙前镇的小竹子收购点,活跃着这样一批人——小竹子“经纪人”。据小竹子“经纪人”王林介绍,一捆竹子(长约3-4米,根数30-50根)的收购价约16元。村民零散来卖,在捆扎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从冬闲季节开始收购,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竹笋破土出牙时,一年下来,他家的产值在300多万元。在庙前镇像王林这样的“经纪人”还有多家。
庙前镇是中低山丘岭岗地区,林竹资源丰富,每年农闲时节,上山砍伐小竹子是当地不少农民家庭经济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发展竹产业,缺的不是市场,而是信息。随着当地小竹子“经纪人”队伍日益壮大,带来的不仅是销售渠道畅通,更促进了当地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像我们这么大把年纪了,出远门出不了,干重活也干不了,多亏王老板在家门口开设了小竹子收购市场,给我们有活干,只要自己肯吃苦,挣的钱不比年轻人少,在这里我一天收入有160元,挺满足的。”54岁村民王传福说道。
用好竹资源,做强竹产业。下一步,青阳县庙前镇将立足竹林资源优势,把竹林与当地文旅、农业等资源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条,陆续引进九华黄精、皖南土鸡等特色农产品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拓宽农民增收创收渠道,逐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发展,让竹产业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大引擎”。(张小羊 刘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