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姚村乡
姚村镇:关注低收入群体,筑牢幸福“底线”
来源:朱嫣然 2024-04-02 13:07:49 责编:李伟 喻寒松 谷京荣

近年来,郎溪县姚村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社会救助资源,持续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实现“政策找人”。依托家庭经济情况核对信息系统,对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各类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分析,加强与乡村振兴、教育、人社、卫健、应急、医保、残联等11个部门信息数据的共享,主动筛查发现潜在的救助对象。利用“小板凳会议”“敲门行动”、网格化管理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入户核查,在下队入户时全面摸排辖区困难群众,建立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人员及时得到相应救助。线上线下摸排并重,提升兜底保障精准性、全面性、及时性。今年截至目前,共入户走访核查173人。

完善及时救助体系,提供暖心服务。为了提高镇村两级民政骨干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每半月召开有一次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社会救助联审联批会。专项开展救助政策培训、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部署等,紧跟时事政策变化,对镇村两级从事民政工作的人员进行集中“充电蓄能”。为救助对象提供“救助金+物资+服务”的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救助服务。依托“多网合一”的管理体系,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的联村帮扶模式,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2024年以来开展临时救助21人次,共发放临时救助金5.83万元。

推进便民服务理念,减少中间环节。加大急难临时救助力度,为了能让救助政策更快落地,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七个村(社区)均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向社会筹集救助资金。对接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府救助后,基本生活仍然存在某种特殊困难的家庭和个人,进行补充救助。对不满足政府救助条件,但基本生活暂时处于困难状态的低收入群体,进行应急救助。由急难发生地所在村直接实施临时救助,自村级互助社成立以来,共救助91人次,救助金额63900元。

加大宣传网络覆盖,畅通救助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转发社会救助相关政策,督促村干部、网格员入户宣传政策措施,提升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和认识度。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热线功能,设置24小时救助热线并及时公示救助服务热线电话;及时受理困难群众救助申请,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截至目前,该镇共处理各类求助信息34条,反馈均为“满意”。(朱嫣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