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正是春茶上市的季节,沿着柏油路,记者进入伍员山脚下的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漫山遍野,一片茶香,只见一位身板健硕,浑身上下透着干练的中年人,正在帮助群众联系收茶客商,他就是驻村书记陈福元。
“扑下身子群众才能和你一条心”
下吴村地处苏皖交界处,干净整洁的村道,粉墙黛瓦的徽式建筑,每家房屋的侧墙都画着与村子有关的民俗故事。2021年,听到宣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要派驻工作队员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这一消息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怀有感情的陈福元主动申请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下吴村作为“明星村”,未来的发展能否达到组织要求、能否符合群众期待,这是陈福元上任之初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经过部队多年的摸爬滚打、艰苦锤炼,我有信心为群众做实事。”陈福元怀着敬畏之心,开启了自己的驻村工作。
“驻村不仅是身驻,更要心驻。”来到下吴村后,陈福元时常思考干什么、怎么干。他用两个月的时间,跑遍全村19个村民组,600余户人家。全村有多少一般户、党员户、脱贫户、困难户,他把了解到的情况逐一记录在笔记本上。用他自己的话说:你要扑下身子沉下心,群众才能和你一条心。
“群众的事没有一件是小事”
通过走访陈福元了解到,2013年下吴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不足5000元,2014年被列入贫困村序列,2017年全村脱贫。在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上,驻村帮扶工作要从“输血”向“造血”进行转变。
“要因地制宜想办法、谋出路,让‘明星村’实现再次嬗变。”陈福元觉得,首先要从支部班子抓起,要让真正愿意为村民办事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最终,该支部成员顺利“换血”,全部由退役军人组成。
下吴村有着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种出来的茶叶品质好,产品供不应求,陈福元带领村“两委”在村集体林场率先建设白茶产业基地并发包。同时,他利用下吴村丰富的荒山资源,吸引溧阳客商到村开发种植黄白茶,做大产业规模。
截至目前,全村共有优质黄白茶1万余亩,30亩以上规模茶叶种植户38家,成功打造了兔子岭、伍员雪珍、上马石等10余个乡土特色品牌,有效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群众的事没有一件是小事。”这是陈福元从驻村以来常挂嘴上的一句话。2022年,疫情期间,下吴村工作队率先提出了解决老年人出行“码上难”问题,帮助老年群体解决寻医问药、出行交通、绿码提供等事项近万余人次。同时,协调解决村民日常矛盾纠纷40余起,帮助化解重点信访事件6起。
“我到每户群众家里去,村民们都会热情地称呼‘领导’,我告诉他们,我就是在农村出生长大,我们身份都一样,用拉家常的方式来了解群众的真实声音,处理问只要公平公正就没有办不好的事。”陈福元在工作中发现,和群众打交道不仅要实,更要用心用情,方式也要接地气,“这样大家才没有任何顾虑才愿意和你掏心窝子讲真话。”
“踏踏实实谋发展助力山村蝶变”
由于下吴特殊的地理位置,陈福元踏踏实实谋发展,以“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的契机,积极与江苏溧阳天目湖镇对接,共同探讨生态经济和绿色发展。
2021年,江苏天目湖生态水源地建设有限公司和下吴村就洙漕河流域的水产养殖退养和土地流转达成协议。该村以村集体为主体,统一流转土地3080余亩转包给天目湖镇,每年增收61万余元。同时,苏、锡、常等地客商多次到村研讨联合发展,投资兴业劲头十足。
在此基础上,陈福元建议,发展民宿经济是下吴村新一轮发展的破题之举。他的想法不仅得到村“两委”的支持,更得到了村民们的响应。
吴定义就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位。他曾在外跑运输,前几年回乡做起茶叶生意。眼下,他已经把自己家装修成了“花涧民宿”。“我们村现在这么美,一定会有更多的游客来,这是一个好机遇哩!”他乐呵呵地说。
此外,该村还结合《宣城市推动艺术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走上了田园艺术乡村发展路子。目前,下吴村在艺术乡村建设上已投入近1000余万元,先后完成伍员山登山步道建设、茶绿樱红景观游步道建设、游客驿站改造、中国经典书画馆建设、村新风堂建设等项目。如今,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已从2020年的43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57.6万元,2022年更是突破百万元大关。
三年的时间,陈福元始终保持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和“战友”一起践行着驻村用心用情帮扶的初衷,以下吴村的长远发展和村民的致富安康为出发点,一步一个脚印助力这个小山村再次嬗变。(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 李伟 通讯员 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