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枣巷镇
枣巷镇:锣鼓敲出振兴好日子
来源:焦亚男 2024-04-16 16:50:24 责编:喻寒松 谷京荣 实习编辑 李子彦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声声打破傍晚的寂静,近日,在凤阳县枣巷镇文化广场,每天晚上都会响起欢快的音乐,锣鼓队在排练新曲目,鼓点阵阵热闹又整齐,引来村民前来观看。

枣巷锣鼓历史悠久,俗名“小五番”,这名字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在明末清初时期,由于灾荒,当时的传承人被迫离家逃难,迁徙途上,乞讨要饭,凭着曾在戏班子里当鼓乐手时掌握的锣鼓技艺沿途演艺。安顿以后,就凭着自己的记忆和技艺,整理出一套鼓谱,起名“小五番”。

基础设施到位,“舞”动有平台。“刚开始大家都是零基础,一有空闲时间,就带领大家在文化活动中心练习,夏天我们在广场上练,伴着微风星辰,练完出一身汗很舒服;冬天我们在村里活动中心练,有空调有热水,不容易感冒,厚重的外套脱了也方便。”排练的队员说。

锣鼓队员话中的“很方便”,是枣巷镇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基础设施的结果。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平台,整合资源,成立老年大学,组建村舞蹈队、锣鼓队,聘请专业老师前来授课;拨付专项资金,重新装修教室、购置音响设备,逢年过节搭建表演舞台,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凝聚起农民群众的精气神,实现文体活动的有组织、有队伍、有规模。

志愿服务奉献,“舞”来一家亲。“兄弟们,大家鼓点打准,力道到位啊!”车光帅的一声招呼,现场顿时热闹起来了。队员们卯足了劲,纷纷拿出看家本领,鼓声雄壮,锣声悠扬……他们用精湛娴熟的表演,在家门口向乡亲们展示了乡村锣鼓的魅力,鼓点与新时代合拍,敲出动人心弦的新节奏,赢得村民们阵阵掌声。传统民间文化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在此刻得到了充分展现。

“我们辛苦排练不算什么,乡亲们的大拇指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既是队员又是党员的车志堂说,“党员就是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群众。”接下来,该锣鼓队将排练出更多精品节目,敲出党的好声音,舞出群众美好生活,把文艺节目送到家门口、敬老院等,用“小文艺”讲清“大道理”,让党的理论插上“文艺”的翅膀。

思想认识转变,“舞”出新农村。“以往锣鼓是喜庆的大节日用的,只有专业的人才会敲打。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学,都能学会这个技艺。”车杨村锣鼓队队长车志丰说,“现在村里很支持文化活动,很多站在一旁观看的人也加入其中,文艺队伍的增多,使大家的生活多了选择,也多了乐趣。”

该镇党委书记表示,锣鼓是一种寓情于乐的群众性文娱活动,通俗、简易、亲切,而锣鼓队是感受乡村发展、展示村民精神风貌的窗口,今后枣巷将通过组织民俗文化活动进广场、进街区、进村组等方式,将人文典故、乡土民俗、传统工艺、非遗产品、传统体育项目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文旅多样化发展路径。焦亚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