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乡村振兴
青阳:培优经营主体 兴旺乡村产业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2024-04-22 16:45:35 责编:冯长福 许梦源 夏朝阳

4月14日,记者来到青阳县杨田镇乡村振兴创业园。创业园农展中心内,野生葛粉、黄精制品、香菇、木耳、麻油、硒米、土鸡蛋等土特产和青阳农民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电商物流中心里,青阳县山千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徐金锋带领员工,忙着将土特产打包、装箱、搬上车,安排发货。

杨田镇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整合资金400余万元,改扩建闲置影院、场馆6700平米,建设杨田农展中心,成立“山水杨田农特产业联盟”,打造池州市乡村振兴创业园。

“农展中心是2021年9月初开业的,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农耕文化、展销农特产品的平台,更是一个集电商销售、仓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徐金锋告诉记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青阳本地的九华黄精、野生葛粉、皖南土鸡等农特产品以及青阳周边东至、石台、贵池等地的农特产品推向广阔的市场。 

同年成立的青阳县山千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青阳县九华东堡农特产专业合作社牵头,联合锋哥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丰华禽业合作社、智达中药材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共同组建,涵盖粮油、蔬果、茶叶、中药材种植和皖南土鸡养殖等多个产业。联合社成立后,积极对接杨田农展中心,“规模化”展销社员及周边农户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致力抱团发展。

“通过开展直播销售、召开产品推介会、组织旅游购物等多元化途径,并在合肥、芜湖、黄山、杭州、福州等地设立分销处,千方百计地为本土农特产品走出去搭平台、拓销路。”徐金锋介绍,2023年联合社的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2.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农特产品,该联合社还展销青阳农民画及相关文创产品。今年49岁的徐金锋家住杨田镇上东堡村,是青阳农民画省级非遗传承人。农展中心的一面墙上展示的数十幅青阳农民画,大多数出自他的手笔。

“青阳农民画以身边人、身边事为主要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我一直以务农为生,在画画方面,算是自学成才。”徐金锋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发展,青阳农民画成为颇受欢迎的室内装饰品。此外,他开发了融入农民画元素的扇子、茶杯、茶杯垫、纸巾盒等文创产品,一些农特产品的包装上也用上了农民画。

“联合社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徐金锋说,“农业部门组织我们外出参观学习取经,指导我们抓规范化建设,还帮助我们申报一些项目。去年,联合社就获得了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补助17.7万元。”


山千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成长,是青阳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青阳县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服务指导、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数字化水平,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强做优。“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家庭农场共有8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332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7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青阳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张超介绍。

2019年以来,该县累计争取省级以上专项资金1200万余元,对新晋升的市级以上示范主体以及开展农机服务、生产条件改善、粮油单产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主体,给予资金扶持。与此同时,聚焦九华黄精等特色产业,出台《青阳县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奖补办法》,对各类经营主体在特色产业发展、“三品”认证、电商运营、品牌建设等方面分别给予奖补。

“在合作社发展基础仍然总体薄弱的条件下,单纯依靠农民的自身力量,发展将面临较大困难。通过建立合作社辅导员队伍,是当前有效推进合作社质量整县提升的方法之一。”张超告诉记者,青阳县整合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特派员团队,分别建立县级合作社服务中心和乡镇指导服务站,健全辅导员队伍,建立辅导员制度,定期上门辅导。

“通过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产业专题培训等活动,提升经营主体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合作社财会人员财务知识和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张超介绍,通过召开政策宣讲会议、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解读农民合作社有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还邀请银行等金融机构介绍信贷产品。

青阳县鼓励同区域农民合作社自愿组建联合社,聚焦九华黄精等区域公用品牌,拍摄九华黄精、皖南土鸡等专题宣传片,组织成员参加各类农展会、推介会;建设运营“青阳精品馆”电子商务平台,精选社员及周边农户优质农产品入驻,抱团开拓市场;制订并推广《九华黄精丸》等10项团体标准,从源头上把控农特产品质量。

“我们还以管理数字化,促进发展规范化,依托‘家庭农场名录、新农直报’等平台,建立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库,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鼓励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应用物联网、智慧农机等设施设备,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张超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