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乡村振兴
郎溪投入5.37亿改造“巴掌田”
来源: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陈浩 2024-04-28 09:34:10 责编:冯长福 许梦源 谷京荣

日前,在郎溪县凌笪镇钱桥村和侯村村,建设规模5000亩、总投资125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升级改造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即将全面完工。

“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沟渠开挖、渠道衬砌、道路配套等。”凌笪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唐发义介绍,土地平整面积达到1700亩,渠道衬砌8.12公里、农沟清淤开挖4.24公里、塘坝整治21口;新建混凝土路1.45公里和砂石路10.86公里,配套建设桥、涵、闸521座。项目建成后,区域内2000余块“巴掌田”、“皮带田”将变成284块大而规整的“格田”,路网和水网设施同步完善。

近年来,郎溪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任务、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来谋划推动,逐年加大县级财政投资力度,连续多年超额配套县级资金,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努力打造高质量农田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5.37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8个,建成高标准农田32.5万亩,在耕地中占比53%,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占比56.1%。2022年度获评首届省级优质工程项目,今年初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值得一提的是,郎溪县强化工程质量监管,致力打造优质工程。建立健全县、镇、村、群众监督员、监理单位“五方盯紧”的监管体系。坚持“按图施工”原则,督促监理、施工单位严格遵循工艺工序要求履职尽责,组织设计单位开展全过程跟踪服务,确保设计理念、要求有效落地,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开展全过程跟踪检测,适时掌握工程质量。县农业农村局围绕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开展不定期现场随机抽查。

该县还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牵引,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有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2019年至2023年,先后在建平镇南西村项目区建设生态沟240米,增强主要排水通道生态拦截能力,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在飞鲤镇项目区完善绿色生态设施配套,引入物联网虫情测报系统1套、太阳能杀虫灯56台;在建平镇万全村、南东村新建潜水泵站6座、建设装配式管涵60米;在涛城镇黄墅村,打造300亩智慧灌溉农田,探索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通过撤并田埂、填埋废弃沟塘等措施,把小而零散的“巴掌田”、“皮带田”优化为大而规整的“格田”,全县新增耕地200余亩;“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集中连片优质农田,流转率有了大幅提高。目前,平整区内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单个合同承包面积从50亩左右提升至200至500亩不等。

“高标准农田建设旨在打造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土肥沃的优质良田。建成后大而规整的格田、完善的排灌体系、通达的路网结构,大幅提升了农机作业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农田承载元素更加丰富。”郎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晓表示,该县将继续加大农田建设力度,到2035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郎溪力量。(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陈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