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田镇脱贫户施家理:奋斗十年答一卷 勤劳浇开幸福花
来源: 张慧敏 2024-05-10 14:58:47 责编: 聂梅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青阳县杨田镇始终坚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依托镇域内农业特色资源,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大文章。三年来,杨田镇多措并举,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牢牢守住脱贫群众幸福生活,使得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其中,镇脱贫户施家理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从一贫如洗到过上幸福生活,施家理依托政策扶持,靠自己的双手发展产业,用勤劳浇灌致富花,成为黄泥村脱贫群众致富的榜样。

a31069e05a6423a0f879a6fa4db2fb1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搭乘惠民政策直通车。车子停在杨田镇黄泥村杨朱公路旁,施家理家就在公路旁边。初见施家理,一身褪色的迷彩服,卷起的袖口透着干练,黝黑的脸庞透着憨厚,别看他瘦瘦小小,干起活来可不含糊。2014年,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开展,让施家理也赶上了惠民政策的福利车,他听说如果家里困难,可以向村里申请贫困户扶持,就想通过一些途径来改善自身的生活。

申报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人员迅速为他制定一系列帮扶措施,如产业到户扶持、技能培训、民政补助等。施家理说:“以前的日子实在是苦,浑身有力气却没有事情做、想做点什么也没有本钱……现在能过上这样好的日子,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村里和驻村工作人员对我非常照顾,真的很感谢他们。”

a687307f87186de23f2a79158d48a48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迈出特色产业种植路。党和政府的帮助让施家理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他也始终明白想要改变生活还得靠自己。2016年,施家理开始尝试种植西瓜和养殖土鸡,同时村里也帮他申报了产业到户资金,减少了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的压力。

种植初期,由于缺乏管理经验,西瓜的生长并不好,施家理就找到有经验的村民询问、仔细学习,从翻土播种,到施肥除草,他都倾注了很大的心力。不久后,西瓜成熟了,施家理种植的西瓜光照足、施的又是农家肥,所以长得又大又甜,地里和屋子里堆满了,但只有邻居买了一些,其他的都滞销。

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施家理,当时心里焦急万分,天天为销路发愁。政府这时候又伸出了援助之手——在镇里和村里的帮助下,施家理的2亩西瓜很快便被收购一空。看着西瓜一车车装走,施家理对村干部感激地说:“没想到西瓜这么快就卖出去了!感谢你们帮我推销西瓜,解决了我的难题!”

ac7de253cc7c2562d02046c383a41bb

加强农业技能培训,走上脱贫增收致富路。脑子灵活,勤劳肯干,是施家理给村干部们的统一印象。2020年5月,施家理又开始尝试扩大种植、养殖的规模和种类,他发现中药材套种收购价格还可以,便在自己家门口试点套种了1.8亩中药材(吴茱萸和白芨)。

为了掌握技术,杨田镇专门为这些种植户开展了特色产业培训。镇农业服务站负责人还第一时间赶到他家,一起查看种植情况,观察幼苗萌发、出芽状况,并就田地清沟排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技术指导。在政府的扶持下,在自身的努力下,截至目前,施家理在自家房前屋后发展了庭院经济,包括养猪3头、种植大棚蔬菜2亩、中药材1.8亩、养鸡若干等,收成颇丰,早早地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施家理说未来他还将继续尝试庭院附近种植,扩宽销售渠道,增加家庭收入。

施家理的典型经验是杨田镇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像施家理这样依靠自身发展增收致富的农户数不胜数,他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了脱贫,在奋斗中书写了最美人生,干出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今后,杨田镇将继续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帮扶、公益岗位等政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踏再上新台阶、让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再现成效。(张慧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