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安徽省财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专项“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及绿色防控技术转化应用”顺利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大豆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5月11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太和县举办大豆新品种新技术培训班。太和县大豆产业融合体成员单位、相关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种植大户、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共计约150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耀兰主讲了《安徽省大豆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研究员赵伟博士主讲了《安徽大豆主栽品种及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推动大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意义重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就是根据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特性,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作套种,利用植物边行效应,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2023年,安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947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10多万亩。这是安徽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
“大豆是粮食作物中的第四大经济作物。安徽是我国大豆主产省、豆腐发源地,也是全国优质食用大豆核心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在900万亩左右,居全国第3位,品质以高蛋白为主,是食用大豆的主要原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程江华研究员介绍。
“针对安徽大豆产业存在的短板: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应用率偏低;大豆单产水平偏低;豆制品加工水平不高;三产融合发展缓慢。我们将充分挖掘安徽大豆产业潜力,推进科技链与产业链加快融合。”程江华表示,安徽省农科院科研团队大力研究和推广豆制品加工专用品种和双高(高产高蛋白)栽培技术,推动“专用品种选育、区域集中种植、企业定单收购、高质化加工”的产业化协调发展模式,并强化对黄浆水、豆渣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腹地,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桔梗之乡。该县已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且是“全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大豆产业是太和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