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用地也要定期开展“健康体检”,还配备有“土地管家”。这是5月22日记者在安徽省自然资源厅采访时听到的“新鲜事”。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单位,安徽各地深化改革探索,形成了“健康体检+土地管家”、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等一批探索成果,全面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走进合肥高新区中安创谷科技园一期,仿佛进入一个花园式的小镇。这里楼不高,也不见厂房烟囱,却是亩均效益产出的“高地”。“项目平均容积率超2.5,亩均投资强度超1000万。”安徽中安创谷科技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芳告诉记者,科技园一期和二期目前已入驻企业749家,其中有32家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598家科技创新企业,2023年亩均产值超7000万元,亩均税收达208万元。
中安创谷亩均效益的亮眼表现,离不开“园区—单元—项目”节地模式的推行。王芳介绍,园区秉承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集中建设服务配套设施,促进共享共用。“目前,一期和二期为多层、高层产业用房,容积率达1.9以上,同时设置两层地下停车场,即将开工建设的三期项目规划容积率将达2.6,园区空间布局将更加优化。”
同时,中安创谷建设过程中,还引入高新区首创的“健康体检+土地管家”机制,通过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补充合同、履约协议书等形式,对投入产出指标、建设运营指标、自持要求等进行具体约定。据介绍,合肥高新区对企业造成的闲置和低效用地开展监测监管,建立“健康体检”机制。同时,引入律师、会计师、城乡规划师等专业力量建立“土地管家”机制,为存量建设用地全域治理工作提供服务。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何进入市场,发挥最大效益?亳州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市涡阳县西阳镇解沟村有一块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原为闲置公办职业中学,面积约6.2亩。2020年,解沟村借助本村地理区位及资源优势,引进涡阳县鼎徽食品有限公司进行精品农产品包装销售,让这块废弃多年的集体建设用地重获新生。
据解沟村负责人介绍,该村村委会与鼎徽公司签订了用地协议,协议约定解沟村委会以土地作价30万元入股该项目,持有10%的股份,鼎徽食品有限公司持股90%,公司利润据此比例进行分配。同时由鼎徽公司每年支付村委会3万元土地租金。分红+租金大大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新路。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郜红建介绍,我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聚焦制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难点堵点问题,各地深化改革探索,形成了“健康体检+土地管家”、工业项目“一码管地”、涉法涉诉土地处置、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营、采煤沉陷区土地综合整治等一批探索成果,夯实了“千亿斤江淮粮仓”根基,也为全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安徽经验和安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