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举办的非遗展演活动规格很高,根本不像我们深山沟里能搞出来的活动。”在岳西县田头乡邮政所上班,外地嫁到田头乡的媳妇小何说道。6月6日晚,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岳西县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田头乡乡村大舞台举行,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容纳千人的广场座无虚席。
演出在大鼓舞中拉开帷幕,《安心托幼春花开》 《过府》《拜月》《学党纪心得体会》,黄梅戏《喊一声蔡郎哥》《洪湖水》《昭君出塞》等国家级非遗轮番登场,还有山歌、大鼓书、歌舞等精彩的节目激情助阵,整场演出高潮迭起,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此次非遗展演是由岳西县委宣传部、县文旅体局、县高腔传承中心、县文化馆、田头乡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同时此次非遗组委会将每个节目编排花絮录制成视频通过大屏与演出同步进行,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和规模为田头乡首次。作为2020年获得“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此次又拿到岳西县非遗展演主办权的田头乡,文化发展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扎根山沟里的幼儿教师
“这个绸带飘得好漂亮啊!”“你看那大屏里不是柳畈村小学吗?原来她是幼儿园的老师?”演出现场,柳畈村幼儿园教师柳海云带来的古典舞《天女散花》惊艳全场,优雅的舞姿,伴随着古韵十足的古曲,挥舞着绸带,令观众目不暇接、大饱眼福,仿佛诉说着中华悠久文化历史的博大精深。
走进柳畈村小学,柳海云正在带着幼儿园的孩子上课,和孩子们一起打着手拍,教孩子做游戏、唱歌、跳舞、管理西红柿,她和孩子们的互动一嗔一笑、顾盼生姿、灵动传神,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着装朴实,有着出色舞蹈功底的“代课教师”,扎根于深山教育已经有15个年头了。
“柳海云是我校幼儿教师,也是一名代课教师,工资虽很低,但教书很出色,特别是在抓幼儿学前素质教育很有经验,这是她带着幼儿园10个孩子在花池里栽插的10棵西红柿呢,每人1棵,正好10棵,她把劳动教育作为孩子们的‘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收到了奇效。”田头小学柳畈教学点负责人安四清介绍说。
“你跳舞有这么好的天赋,为什么没有继续从事表演这方面的发展呢?”面对岳西县高腔传承中心专业老师的疑问,柳海云思索片刻,腼腆地回答:“我的唱功不好,舞蹈只能作为业余爱好了。”
“平时我除了教孩子们文化课外,经常教孩子们跳跳舞、唱唱歌,因为对古典舞情有独钟,所以我一直坚持在跳,享受古典舞的独特魅力。”柳海云说。
“红色娘子军”登“大舞台”
演出现场,田头乡方边村选送的二胡琴唱《南泥湾》赢得观众雷霆般的掌声。在田头街上开店做生意的蒋小海对大伙说:“这个节目我鼓掌最响,她们那一群大娘大妈有好几位都快70岁了,上台还能跳这么好,真是难能可贵啊!”
方边村党支部副书记余先治介绍,这群大娘大妈是该村林湾组退休老师林斗银带出来的,每次村里或林湾片搞点文艺活动,她们都编排节目登台表演,因为多半表演的都是红色题材,林老师给她们取名方边村“红色娘子军”。“这次我们方边村的‘红色娘子军’要参加全县的非遗演出,所不同的是舞台更大了,观看的人也更多了。”林斗银老师高兴地说。
2021年,方边村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方边村“红色娘子军”身着“陕北民歌”的装扮,在家门口两位二胡琴师的带动下,表演《东方红》,令人眼前一亮,生动勾勒出“农民上舞台,感恩共产党”那段峥嵘岁月。“这次鼓励她们登上更大的舞台表演,抒发农民爱党爱国情怀。”余先治笑呵呵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方边村“红色娘子军”此次表演有一位叫王爱凤的大娘,听说她家这批养了5张种的“蚕宝”,为了不耽误乡里的演出,找了8个村民在家帮忙采摘蚕茧,自己随队伍一道早早地赶到乡里排练,这份对文化执着的精神也在该乡迅速被传开。“对于这群人,文化成为了她们的‘魂’。”林斗银说。
岳西高腔传承守正创新
“学党纪,强化自觉;强党性,筑牢防线;建新功,正风肃纪建新功……”一片掌声中,来自田头乡高腔剧社新编高腔节目《学党史心得体会》隆重上演。岳西高腔,原称高腔,是古青阳腔遗脉,在岳西形成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戏曲史上的“活化石”。田头乡乃岳西高腔发源地乡镇之一,素有“高腔源地·贡茶之乡”的美誉。
“岳西高腔的特征是‘唱、帮、打’浑然一体,锣鼓伴奏、一唱众和的表演形式,大家在排练的时候要投入,帮腔要有气势。”岳西高腔县级非遗传承人、本次非遗展演艺术指导蒋东奇排练的时候经常提到:“我们一定要掌握‘靠腔锣’和‘不协管弦’这门技艺,把岳西高腔的本真性传承下去。”
蒋东奇所提到的“靠腔锣”和“不协管弦”是指锣“打眼”,鼓板掌节奏,不需要弦乐器,声腔跟着锣走,而且喉咙发音为“滚调”,即滚得起“波”。“岳西人对高腔非常熟悉,我们要严格把握岳西高腔非遗的本真性,力求原汁原味、字正腔圆,这样才有底气传承好岳西高腔。”
近年来,田头乡通过追寻岳西高腔的原本记忆,先后复排一批传统高腔剧目,其中《大赐福》《庆寿》《拷桃》等20多部传统高腔剧目,都能登台娴熟表演。同时,该乡坚持守正创新,在保持岳西高腔原本腔调的前提下,通过旧曲填新词的方式,编排一批紧跟时代发展的高腔新剧,其中《脱贫攻坚心花放》《移风易俗》《廉政颂》《学党纪心得体会》都是该乡新编的代表作品。
该乡开展的“高腔进校园”活动有声有色,在县高腔传承中心和田头高腔剧社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编排校园教育题材的高腔节目,多次在省、市、县的戏曲舞台登台表演并赢得奖项,岳西高腔已在该乡呈现老少传承、多点开花的良好氛围。
岳西县此次非遗展演,非遗戏曲仍然是主旋律,全场15个节目,岳西高腔占4个,黄梅戏占3个。同时,这也是田头乡连续3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岳西此次非遗文化展演,不仅是田头乡文化发展中的大事,更是我们岳西非遗文化传承的盛事。”岳西县高腔传承中心主任王庆生满怀激动地说。(文:蒋向华 图:吴传攀 程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