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长市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农业特色,不断加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为主线,着力打造一批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兴旺。
强化示范园区创建
该市积极引导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全市现有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含农庄、农家乐)196个,其中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3个,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13个。
位于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的圣丰农业园,围绕“绿色、生态、养生”主题,致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园区现有3800亩地,种植水稻、小麦、蔬菜、瓜果、芡实,养殖甲鱼、乌龟、水蛭;建了果酒和果汁加工厂;还有露营基地、烧烤基地、研学教育基地、水上餐厅、农产品展销中心等。”圣丰农业园负责人王少剑告诉记者,2023年园区开设了15门农耕农事体验课程,累计接待中小学生2万余名。
位于该市大通镇坝田村的天翔农业观光园占地1027亩,同样将田园风光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建了采摘体验、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民俗风情、乡村美食等多个休闲功能区,现已成为集大棚蔬菜种植、研学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3年10月,天长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趣味运动会暨第一届长三角农民运动会在此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300多名农民朋友参加了这场盛会,带动沿线旅游产业收益超100万元。
据统计,2023年天长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7.12亿元,同比增长11.25%,从业人员近7000人,人均收益达3.62万元,高于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强化精品线路打造
江淮分水岭风景廊道是滁州全域旅游“1号工程”,未来将成为皖东“千里画廊”。
天长市紧抓江淮分水岭风景廊道建设契机,积极打造“天长99公路”,涉及沿线14个乡镇,全长199公里,其中5个乡镇12个美丽乡村中心村正在打造自驾游和周末乡村游示范样板。这条公路串联起沿线古村落、旅游名镇名村、休闲农业示范区,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文旅融合发展。
沿线旅游名镇名村鼓励农民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特色民宿。截至目前,天长市已有乡村旅游景点景区25家,其中AAA级景区4家;农业休闲体验场所22家、乡村民宿22家、农家乐13家;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75家,其中农特产品企业62家。
2023年,开通“天长99”旅游直通车,推出天长一日游、二日游等旅游精品线路,吸引皖苏两地游客超80万人次。
强化农事节庆宣传
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天长市连续六年举办皖东“开秧门”民俗文化节,先后举办四届天长市千秋剥菓节等节庆活动,以“文艺演出+文化展示+产品展销+民俗体验”为主要形式,依托线上线下农文旅资源,广泛宣传推广,挖掘民俗风情,打造乡村旅游新爆点。
“常态化举办农事节庆活动,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活跃乡村文化氛围、带动农特产品销售,可谓一举多得。”天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德佑介绍,2023年第六届农民丰收节及第四届千秋剥菓节活动,参与人数达到32万人次,推介农特产品超30个;通过发放消费券1100张,带动消费超200万元;并在各大媒体广泛宣传,有效提升农文旅品牌知名度。
该市还举办环高邮湖骑行大赛、“湖光十色”高邮湖摄影大赛等多种文体活动,带动沿线旅游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农文旅产品参加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长三角预制菜大会等展示展销会,亮品牌、拓销路。
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客群广泛,发展空间很大。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是乡村旅游业稳健成长的关键。
天长市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先后出台《天长市促进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天长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奖补办法》《天长市美丽乡村景区化评定办法》等政策文件,把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和精品旅游线路。根据《天长市美丽乡村景区化评定办法》,已奖补11个村共计70万元。”天长市文旅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岑晓慧表示,2019年以来,市财政用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奖补资金累计达到500多万元。
同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由旅游部门牵头,文化、农业、交通、环保等多个部门参与配合的乡村旅游协同管理与服务机制,联手解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中的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资金整合等问题。
多方推动,形成合力。如今,天长市的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正在持续扩大、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延展,综合带动作用日渐明显,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全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