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合肥经开区临湖社区巢桥居委会创新“枫桥式”工作思路,强化“网格化”服务举措,借“敲门行动”提高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质效,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着力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网格人员常态敲,服务群众零距离。网格员、红色小管家走家串户,敲下门,问状况,主动记录。精准对接群众“想的事”“盼的事”,将“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理念落实落细。聚力提升服务针对性,全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变急难愁盼为“满意清单”,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真正将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小事抓实抓细抓到位,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3月以来,各网格员累计走访居民千余户,解决电动车充电难、车辆乱停、文明养犬等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30余件,切实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党支部书记定期敲,倾听民意解民忧。小区党支部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着力点,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立足“为居民解难、为社会分忧”。党支部书记牵头定期敲门入户,在与群众的推心置腹中了解群众生活难题、心头真实所盼,随时记录更新每个群众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问题解决在实处,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真心实意。
“我们紧盯群众关切的‘身边事’,将敲门行动中了解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比如,停车难、入学难、就业难等,帮群众解决一些急难愁盼问题,拉近干群关系,相互理解支持,工作变得更加顺畅。”巢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杜海燕介绍,在行动中逐渐完善敲门入户——宣传政策——收集问题——集中研判——建立台账——跟踪督办——回访问效的长效工作机制,对收集的问题线索,实施分类转办、动态管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持续开展引导文明楼栋、清理“僵尸车”等环境“微治理”行动,常态化开展探访残疾人士、慰问困难居民等活动。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党员干部用“铁脚板”走进楼栋,就是要奔着问题去,带着结果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用“辛苦指数”换取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诉求及时处理、矛盾及时化解、服务及时保障。逐渐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格局。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大合唱”。下一步,巢桥居委会将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广大党员务实担当、主动作为,努力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让“敲门”成为常态,让群众幸福更加可感。(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