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霍山县
霍山县革命烈士何国耀:苏维埃运动的忠实践行者
来源:孙仲 2024-06-25 10:13:30 责编:方欢 许梦源 喻寒松

何国耀(1909-1930),霍山县漫水河白羊坳人。自幼与徐育三等革命志士相识,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受到了很好的影响。1924年,何国耀在西镇黄栗杪第二高小读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借鉴革命先驱陈独秀在安庆组织“岳王会”的形式,何国耀与何云祥、何国高等同学在学校组织了“圣人会”小团体,积极联络有志青年,学习新文化,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时在省会安庆读书的共产党人伍淑和,利用假期回乡时间,积极启发“圣人会”同学们的思想觉悟,树立反对封建反压迫的革命思想。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圣人会”改名为“平民共觉社”。在“平民共觉社”里,同学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先进知识,思想觉悟也逐渐得到提高。

1925年,共产党人徐育三来到西镇黄栗秒,联合“平民共觉社”和“新衡书店”的有志之士何云祥、何国高、郑晋燕和何国耀等建立了黄栗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与周边的燕溪小学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取得联系,互相配合,宣传进步思想,传播革命理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徐育三受党的派遣回到家乡,以教书为掩护,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先后在燕子河、漫水河建立了两个党支部。何国耀在徐育三的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漫水河(西镇)革命活动的领导人之一。漫水河地区党组织的成立,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同豪绅地主展开了尖锐的斗争。何国耀一面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准备进行农民暴动,一面多方筹集枪支,组建农民武装,他在家乡白羊坳拉起了一支农民赤卫队,到1929年时,已发展为几百人的游击队伍,后编为西镇游击队第三队,何国耀任队长。

皖西独山暴动后,舒传贤(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芦舒(霍山县委书记)来到燕子河,具体筹划和领导该地的农民暴动准备工作。何国耀受霍山县委领导伍淑和等人派遣,同区委书记刘仁甫一道来到河南丁家埠与红军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联系。1929年11月19日,在主力红军的支援下,揭开了西镇暴动的序幕。何国耀带领的游击队为前锋,一路势如破竹,打下了闻家店、楼房湾、长山冲,在长山冲活捉了正在开会策划反共的乡、保、团总王多宏等5人。21日,游击队乘胜打到漫水河一片,攻克了西镇反动中心——西镇事务所,取得了西镇暴动的全面胜利。西镇地区方圆百余里完全被农民武装占领,成为皖西地区一块巩固的红色根据地。

年底,五区苏维埃在西镇道士冲成立,何国耀被选为五区苏维埃主席。他以饱满的革命激情,昂扬的革命斗志,忘我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各项建设之中。在其任职期间,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政绩显著。全区普遍建立了基层政权,发展壮大了农会、青年、妇女、儿童等各种组织。经济上,在道士冲建立了经济合作社;教育上,在白羊坳建立了列宁小学;卫生方面还建立了赤光药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五区苏维埃所辖的各乡、保百废俱兴,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成为霍山红色根据地建设的中心,为整个皖西所瞩目。

1930年秋,县苏维埃政权转移到道士冲,敌人紧追不放,何国耀奉命率领游击队阻击,在战斗中不幸受伤被俘,惨遭杀害,时年21岁。

何国耀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英雄事迹必将为世代敬仰和铭记。(来源:中共霍山县委党史办《霍山党史百人传》,孙仲整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