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霍山县
霍山县革命烈士王成儒:“南下干部”中的坚定革命者
来源:孙仲 2024-06-26 15:29:15 责编:方欢 许梦源 喻寒松

王成儒(1917—1948),河南修武千仓人。1938年,王成儒以其优异成绩毕业于焦作中学。正当他满怀信心报考高等学府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他可爱的家园,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尸横遍野。国难当头,王成儒愤然辍学回乡,决心投笔从戎。一天,一队日本兵趾高气扬地进了村,烧杀奸淫,无恶不作,还把“良民”抓去当“猎物”叫狼狗撕咬,血气方刚的王成儒气愤不过,狠狠打了日本人的狗,这下可闯出大祸,日军四处搜捕,王成儒只身连夜逃出村里。辗转数月,后来在一位地下党员的帮助下,进入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举办的“豫北公学”(后合并于太行山“华干学校”)学习,思想觉悟进步很快,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王成儒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

从“豫北公学”毕业后,王成儒受党组织派遣来到山西陵川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配合八路军正面抗击日军。凭着机智勇敢,王成儒率领武工队,炸碉堡、烧军库、切断运输线、偷袭敌大营地,打得日军焦头烂额,狼狈不堪。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敌我力量悬殊,武工队伤亡较大,王成儒奋勇冲杀,突出重围,牙齿、下颌均受重伤。

1942年,伤愈后的王成儒来到山西壶关从事建立农村基层政权工作,历任壶关桥头区区委书记,县委秘书等职。由于工作出色,又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才干,后又调任潞安县农会主席。

1947年7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以下简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这时,王成儒随“天池部队”(亦称干部队)与刘邓大军一起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8月底进入大别山,9月3日,解放霍山城。王成儒与近百名南下干部一起留守霍山,开展民主政权建设,当时任霍山县八区(上土市)区委书记。

1948年1月,根据皖西三地委的决定,在霍(山),英(山)、岳(西)三县毗邻处,以霍山太平畈为中心成立太平县。王成儒调任中共太平县工作委员会委员兼四区区委书记,区干队长。同年春,国民党调集重兵大举围剿大别山区,企图扼杀革命力量。驻霍国民党46师、48师各一部,改变以往“扫荡”式的清剿,采取“步步为营”的驻剿。我民主政府已处于游击状态。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和异常艰苦的生活环境,王成儒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率领区干队英勇顽强地在高山密林间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多次击溃敌人的进剿计划,巩固了根据地,扩大了游击区。

王成儒不仅英勇善战,而且胆大机智,时常单枪匹马闯入敌穴。一次,他与张指导员的爱人化装成“打莲湘”,深入土匪社京安盘踞的金寨楼房湾,以唱戏为掩护,摸清了敌人虚实及装备和兵力部署情况,太平县干连根据他提供的确切情报,夜袭敌巢,一举将睡梦中的土匪61人全部活捉。

1948年3月中旬,国民党正规军梁坦团从岳西方向偷袭太平县,情况危急,王成儒受命率20多名区干队担任阻击,掩护主力部队和干部群众向北转移。战斗异常激烈,苦战数小时,拖住了敌人,但区干队伤亡惨重,王成儒身负重伤,后被一农民收养。不久,因坏人告密,在太平畈龙井河紫树坪不幸被捕。刽子手用皮鞭抽,铁钉钉手心,用煤油浇顶烧去全部头发。王成儒折磨得死去活来,但王成儒始终坚贞不屈,大骂道:“你们这般吃人的豺狼,末日就要到了!”敌人无可奈何,将其活埋于太平与英山交界的祝家湾(现属英山县),年仅32岁的王成儒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来源:中共霍山县委党史办《霍山党史百人传》,孙仲整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