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30余名老兵身着绿装,佩戴奖章,排着整齐的队伍,举着自发书写的追悼词深情送别抗美援朝老兵刘文灿。
刘文灿,1930年出生于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杨庄村。1949年,刘文灿同志参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炮兵,曾随部队进军大西南,参加过多次战斗。1951年,刘文灿写下血书,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服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16军47师炮兵团一营一连,先后担任班长、排长,参加大小战斗多次,多次负伤,因公致左肾被摘除。在攻打注字洞南山战斗中,他英勇作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射任务,人员火炮未受损伤,率领全班圆满完成任务,荣立个人三等功,集体三等功。
朝鲜战争结束后,刘文灿并未随部队回国,而是选择驻扎朝鲜,帮助当地进行大建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1958年3月份回国,随后退役。退役不褪色,1958年退伍归来,刘文灿被安排在行流镇供销社工作。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勤勤恳恳,始终保持军人的英姿,爱国爱民,并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事迹教育子孙后代拥军爱军。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他的儿子、孙子相继参军。
“他的离开,让我们失去一位老战友,老同志,我们深感痛惜。”前来追悼的老兵们表示,得知刘文灿逝世的消息,他们很难过,在颍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组织下,一同前往刘文灿同志的老宅送他最后一程。
据行流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孙刚介绍,此次参加追悼的30多名老兵平均年龄都已有75岁,刘文灿同志的逝世让许多老兵很是痛惜。“刘文灿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军人风范,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不懈奋斗。”孙刚表示,在刘文灿的教育影响下,他的家庭也是军人之家,子孙后代有多人参军入伍,支援国防建设,希望他的后代们要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写好红色故事。(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