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艳香,岳西县和平乡九河村人。她全心全意服侍生病的婆婆33年,照顾眼瞎的亲家8年,被评为岳西县2023年度“道德模范”。
成家即承担,三十三个春秋无怨无悔。程艳香在和丈夫恋爱时婆婆就已经卧病在床数年,公公也已年过花甲,身体也不是很好。自结婚之日起,程艳香就挑起了料理家务和伺候、照顾公婆的重担。婆婆重病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饮食起居全都靠人照料。丈夫是一位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伺候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由于重病卧床,婆婆吃饭喝水都得她喂。夏天长期卧床容易生褥疮,她无论再苦再累都坚持每天为婆婆擦洗2次;冬天为不让婆婆受冻,她就用暖壶灌上热水给婆婆暖手脚,夜里还要起来探视2次,及时为婆婆洗头洗澡换被子。
虽然劳累从没听她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且一做就是30多年。在她的心中,丈夫的母亲就是她的母亲,照顾好公婆就是她的责任。她的孝心也感动了婆婆,婆婆逢人就说:“只要半天听不到儿媳妇说话,看不见她的身影,心里就像少了什么似的,有好儿不如有好媳。”后来婆婆病情加重,大小便失禁,她不顾臊臭,只要婆婆大小便拉在身上就马上用热水擦洗换上干净的衣服和被褥。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0年11月公公心脏病突发,她立即将公公送到医院。经检查公公是心脏病晚期,无法治愈,重在休养。公公回家后她和丈夫在公公的病榻前整整守候了四天四夜,喂饭、喂水、端屎倒尿,按摩守夜。协助丈夫为公公擦澡,成了公公的特护。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公公病情有所好转。为更方便照顾公公婆婆,程艳香就与丈夫同公公婆婆同睡一屋,只要夜里有一点动静,她就立即起床询问。有时一夜要起来好几次。白天丈夫上班服侍公婆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个人肩上,还要料理家务,有时累得喘不过气来,但她没有一句怨言、一个难看的脸色,只要公公婆婆稍有异动她马上来到床前询问。
2005年4月,公公去世,婆婆因悲伤,情绪变化大,程艳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日夜陪伴,耐心劝导,慢慢地婆婆摆脱了心头的阴影,心情也渐渐朗起来。2013年10月,婆婆病情加重,在病重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程艳香不分日夜地伺候在婆婆身边,细心而周到。
程艳香三十三年如一日对长期生病的公婆无微不至地伺候,任劳任怨,毫无怨言,诠释了一个农村媳妇的孝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无私付出,甘做一个好人。程艳香有2个儿子,大儿媳芜湖繁昌人,母亲很早就去世,只有姐妹俩人,本应姐妹两共同赡养父亲,但姐姐夫妇长期在外打工,家境也不宽裕,无力照顾老人。大儿结婚后,外出创业,开始夫妇俩带着岳父一起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儿子岳父突患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儿子所办公司效益不佳,又添了三个孩子,再加上双目失明的岳父,夫妇二人就是再加一双手也忙不过来。就在两人进退两难时,程艳香提出将亲家接到老家,与她夫妻共同生活,由她来照顾。
8年时间,每天早上烧好开水,送到他手边,三餐饮食端到他手上,衣服根据季节而增减,及时打扫房间卫生,及时洗涤衣被,将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拾掇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人年纪大了,胃口不好,程艳香就经常把饭菜煮烂些,让他吃得舒服。夏天电扇放在他手边,冬天火炉放到他脚下。身体稍有不适立即送到医院或请医生到家。亲家至今身体健康,心情开朗,与她的细心照顾是分不开的。
程艳香在生活中,以诚待人,与邻里友好相处。当左邻右舍遇到困难,从不计较得失,倾力帮助。2022年她组里一户只有父子俩共同生活的陈姓邻居,儿子外出务工,70多岁的老父留守在家,八月初的一天,程艳香上午没看到老人出门就到他家探视,看到老人生病不能起床,就立即为他请来了医生,并从自己家里端来了鸡蛋汤给老人喝,照顾老人,直到老人儿子回家。当老人儿子向她表示感谢时,她回答说这是邻里之间应该做的。
程艳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用真心给予他人幸福,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妇女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曹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