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花桥镇汇聚信用能量助力乡村治理
来源:车景春 2024-07-16 16:33:14 责编:胡明兵 张文洲 实习编辑 李子彦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用价值正日益凸显。近年来,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积极探索“信用积分超市”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近年来,花桥镇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把农民组织起来、把服务农村的各类主体动员起来、把支持“三农”的各类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党建+信用”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信用宣传,让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各基层党支部在信用治理相关政策、方案步骤、诚信观念等宣传方面,除了利用村广播、宣传栏、宣传册等传统宣传方法,还要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媒介,举办“信用知识普及宣传月”等活动,营造家喻户晓的讲诚信舆论氛围。

各基层党支部通过“桥联万家”“入户早茶”等群众工作平台,围绕群众家中红白喜事、矛盾纠纷、急事难事、致富项目等方面,访民情、疏民怨、解民困,2023年开展活动63场,解决各类问题诉求214条,有效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公信力。

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面向独居老人、五保户、残疾人、重病户、贫困户、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文明实践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心中。一名党员就是一张信用名片。咸定村青年共产党员蒋文娟在外经营几家连锁超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尽管业务很忙,但她都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参加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听说村里准备筹建老年人综合服务站正为租房子犯愁时,蒋文娟主动将家里闲置的大房子腾出来供村里使用,在村集体支付5000元租金后,蒋文娟坚持将全款捐给村里用于公益事业。她的善举不仅感染着每一名共产党员,而且还激励着更多群众投身村里的公益事业。

近年来,红光村党总支领导下的“七色花”移风易俗巾帼志愿服务队,以其在践行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上的出色表现而成为享誉一方的信用文明品牌。

“七色花”源于《七色花》童话故事,旨在帮助他人实现梦想,在此引申为志愿者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并在“婚丧简办(红色)、助残济困(橙色)、勤俭节约(黄色)、绿色环保(绿色)、扶老爱幼(青色)、邻里和谐(蓝色)、诚实守信(紫色)”七个方面做好宣传和服务,打造移风易俗巾帼志愿服务品牌。

七色花移风易俗巾帼志愿服务队以妇女儿童为中心、家庭为根本、乡村为基础提供服务,切实做到哪里农民群众集中,就把移风易俗工作做到哪里。以实现“破陈规陋习 树文明新风”为工作目标,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参与开展优评选良活动,红光村现共评出16户“文明家庭”、40户“星级文明户”、15户“好婆媳”;征集500余条家风家训,评选出158条优秀家风家训;每月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学习移风易俗文化;在志愿服务队的努力下,红光村拆除了两座村民自建的土地庙,一处换成全民健身器材,一处建造“惠风亭”;坝上组改造升级了移风易俗文化广场,可承办小型及简办的红白喜事。

目前,“七色花”移风易俗巾帼志愿服务队吸纳2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共参加志愿服务1080人次,协助红光村两委解决移风易俗身边事、操心事420余件,常态化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6976小时。“七色花”先后荣获“芜湖市最美志愿服务团队”、全省巾帼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活动(决赛)优秀奖。

花桥镇发挥正向激励功能,为行为规范立“标尺”,探索“信用积分超市”激励机制,将各项文明行为转化为具体可见的积分,将积分情况作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各类先进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引导群众用辛勤劳动和文明行为换取积分,通过“信用积分超市”的推行,以文明行为累计积分获得礼品的做法,激励群众崇德向善,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让日常“小积分”彰显向善“大能量”。

各村结合实际将信用积分细分到《村规民约》中,将诚实守信、产业发展、家教家风、移风易俗、公益美德、邻里和谐、志愿服务、义务劳动、文明家庭、公益事业、孝老爱亲、政策落实配合等项目内容纳入积分评定兑换范畴,而违反村规民约的则有具体的扣分标准,分值累积的过程就是文明积淀的过程,村民根据积分兑换实用的生活用品,这不仅让村民得到了实惠,也促进乡风文明。通过“信用积分超市”,对村发展规划、矛盾调解、公共设施、民生工程等积极建言献策的村民予以积分奖励,引导群众“善议事、议成事、解难事”,切实发挥村规民约、民主协商、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据悉,该镇将引入信用修复机制,对已经发生信用损害的主体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进行信用修复。还将探索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将信用管理应用到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等各方面。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农村信用应用场景和管理模式,以技术赋能乡村治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