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宁国市
不忘军魂 永葆本色——宁国市城管局爱岗敬业优秀退役军人代表侧记
来源:胡在谱 2024-07-29 09:20:03 责编:方欢 许梦源 纵强

对于有过从军经历的人来说,“八一”这两个字意义非同寻常,因为它不仅留存和见证了一段激情难忘的青春岁月,更淬炼出铮铮铁骨与不朽军魂。

在宁国市城市管理局的花名册上,全局154名干部职工中,退役军人就达72名,“半军事化队伍”这一称谓当之无愧。昔日,这群身着戎装的老兵头顶边关明月、脚踏雨雪风霜,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如今,他们转“战”在城市管理一线,每天走街入巷、清理街道,无论酷暑严寒,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用无声的行动践行着老兵的本色与担当。

在岗一分钟 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有着14年军旅历程的王道友同志,是河沥溪街道城管中队一名老队员,2024年8月中旬即将退休,但他每天都会坚持与年轻同事们一同外出执勤巡查,脏活累活总是争在先、干在前。

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连续三个月被派驻乡下卡点值守,他没有半点怨言,更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懈怠情绪。相反,他那颗具有军人特质的心始终与群众紧紧相连。“在岗一分钟,就要尽职六十秒,虽然我马上快要退休了,但只要在岗一天我都会严谨认真对待,要对得起组织和群众的信任。”王道友质朴地说。

王道友是2019年转岗到城市管理岗位工作。5年多来,他一直工作在基层一线,虽身患糖尿病,但从未向组织上提出过转岗申请,工作上也从未摆过“老资格”,同事们对他这种高度敬业的精神打心眼里表示敬佩。

王道友说:“退休后,想做一名城管蓝志愿者。

从大厨到环卫工人 他为自己的选择而自豪

自打参加环卫工作5年来,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凌晨4点,汪发平都会准时从家中出发,前往自己的责任路段开始一天的清扫保洁工作。1970年入伍的他,曾是一名驻岛战士,1976年退役后返乡务农,后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一名国家二级厨师。随后的30多年里,烧饭掌勺成为他的主业。

2019年,66岁的汪师傅作出了人生中一次重大抉择,选择参加城市环卫工作,从掌勺大厨到拿扫帚的环卫工人,汪师傅憨笑中诉说了自己内心的过往:“最初加入环卫工作时,多少有一点‘面子’上过不去,拿过去比,心里确实有点落差。后来,经过慢慢调整和适应,我为自己的这份选择而自豪,因为环卫工作是为了城市千家万户,既重要又光荣,我只要身体允许,会一直干下去。”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汪师傅一直保持着雷厉风行的作风,兢兢业业、脚踏实地,面对紧急突发任务,汪师傅总是第一个冲在先,从不讲条件、抱怨言。同事汪乐君深有感触地回忆说:“2021年和2022年的大年除夕夜,我们所在的片区其中两个点位分别出现了垃圾爆满情况,为了不影响春节期间的公共容貌环境,公司通知汪师傅前往参加突击处置,接到电话的汪师傅放下碗筷迅速赶到,整个清理行动下来需要2个多小时,从头到脚一身脏兮兮,衣服也被汗湿,他却从不叫苦叫累,默默地把阖家团圆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把‘一身脏’留给了自己。”

2024年7月,河沥溪街道党组织为汪师傅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汪发平说:“只要身体能行,会一直在环卫一线干下去。”

军魂根植于心 努力实践人生的价值

方向阳,2013年6月从部队转业安置到宁国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工作。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始终保持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工作中敢于勇挑重担、率先垂范,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实践着人生的价值。

从事环卫工作近11年来,从外行慢慢成为内行,从一知半解到行家里手,期间用他本人的话说:“我吃了不少苦头,栽了不少跟头。”刚入职那会,为了解环卫作业模式和运行情况,他常常凌晨4点起床,到各片区路段巡访了解情况,掌握实情,只为能早日全面驾驭好本职工作。

环卫工作人多面广,每月涉及的经费数额较大,健全并有效实施好监督考核机制是保障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经组织研究,单位将日常考核的重任交付给了他。既然是考核就会“得罪”人,也难免会遇到私下说情的问题。在个人情感和工作原则面前,他严格要求自己、严守法纪底线,坚持工作原则,杜绝以次充好、自降标准、蒙混过关的现象发生。

2020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全市禁放工作启动,考虑到其他同志家庭实际,他毅然承担下这份任务,前后共5天时间坚守在禁放执勤一线,直到正月初四,刚回到单位的他又接到上级通知,要求抽调一名同志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正当组织上准备选派人选时,他再次站出来,第一个主动请缨参加此项重任。殊不知,就在2019年10月份,他第二个孩子刚出生,母亲也患上了肥厚型心肌病,手术后只能在家靠药物维持机能,家庭的重担更多地落到了妻子身上,在这万家灯火团圆之际,家人们何尝不盼着他回家吃顿团圆饭。“我跟向阳同志共事搭班子有6年多时间,无论是单位内务管理或是业务工作,他总是兢兢业业、事无巨细,工作上遇到难题时,他总是积极破解担当,他那种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环卫处主任朱勇说。

面对未来,方向阳说:“会继续发扬作风顽强、永不服输的精神,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无愧退役军人这一光荣称号。”

不忘军人本色 努力再立新功

胡前亚,1990年10月出生,2009年12月参军入伍,在服役期间先后荣获2次“优秀士兵”、3次“优秀士官”、7次嘉奖,在2020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他带着受伤初愈的身体投入“战斗”,荣获“抗疫先锋”称号,所在集体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凭借着努力与付出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退役到地方工作的3年间,他不忘军人本色,虚心学习,积极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一致好评。

刚工作时,他被分配到西津街道城管执法中队从事市容管理工作,面对这项全新的工作,他抱着“多问、多学、多干”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其中。路段管理中,他热心主动地为市民商户服务解难题,深受大家好评;工作期间,单位内勤外勤他样样争着干,从早到晚总能看到他忙里忙外的身影;除本职工作外,他还主动参与学习跟班规划管理工作,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水平。

“胡前亚同志为人谦和,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好学,无论分内或分外的事,只要中队作出安排,他总是第一个付诸行动。”西津街道城管中队指导员汪剑评价道。

谈到工作时,胡前亚说:“工作苦一点、累一点不算什么,最让人心酸的莫过于被他人不理解。”有一次,他在依法检查一辆运输散装货物车辆未作密封包扎造成泄漏遗撒时,该车主非但不配合,反而出口谩骂甚至推搡,在此情形下,他始终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耐心向当事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为后果,最终使当事人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主动配合整改。

在部队他是一名老兵,在城管工作岗位上他是一名“新兵”。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委屈、诱惑及家庭变故等等,他始终做到自警、自省、自律,立志在新的岗位上积极作为、再立新功。

对于未来,胡前亚说:“要加强学习,强化自身,在岗位上再立新功。”

巾帼不让须眉 为城管工作增色添彩

“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在宁国城市管理局就有这样一朵昔日的军中绿花。她曾扎根军营数十载,她,就是宁国市城市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操辉环。

都说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刚到新单位报到之时,恰逢文明城市创建的紧要关头,她所在的科室日常琐事繁杂,各项工作交织,人手极为紧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她积极率先垂范,主动担当、靠前作为。从站文明岗到路段巡查,从进联点共建小区清扫楼道卫生、到利用下班时间开展入户宣传等等,随处可见她紧张而忙碌的身影。

作为内勤人员,她坚持学习,自我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素质。退役前,她是部队医院的一名检验技师,如今回地方工作,对她而言是“隔行如隔山”,尤其在文字材料工作方面更是让她倍感压力巨大。面对困难和挑战,她积极面对,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加班加点也就成了常态,所有的付出只为早日胜任岗位职责需要,同事们笑称她为“加班小达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作为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她担负着防控工作上传下达的重任。从大年初二开始,她每天都“泡”在办公室,接到电话摸排任务后,无论再晚都会仔仔细细将登记的1200余户联点共建包保户信息进行细致排查,确保上报的每一条信息数据准确无误。在那段日子里,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将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对家庭和子女的关照少之又少。“当时大儿子3岁,小女儿一岁半,丈夫远在部队,家庭和孩子只能托付给年长的父母看管,有时深夜时分,孩子做梦还念叨着‘等妈妈回家’,每想起这些,我内心总是充满愧意。”

同事们眼中的她,是一名低调、勤奋、务实的好同志,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时时关心他人,大家伙都把她当成知心朋友。参加城管工作的五年来,其中三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并先后获得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最美军嫂”“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

对于未来,她说:“尽己所能为城市管理工作增色添彩。”(胡在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