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包河区
服务老兵零距离 | 孔建:服务群众贴心 化解矛盾耐心
来源:实习记者 乔恩晶 通讯员 杨俊 2024-07-30 12:02:54 责编:许梦源 王逸群 实习编辑 乔恩晶

在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黄镇村,村党委副书记兼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孔建被当地人亲切地叫做“好大哥”。自2020年黄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以来,他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宗旨,将退役军人的事当作自己的“家事”,用心用情为老兵们排忧解难。

尊从关爱,温情服务暖人心

多年来,孔建定期走访,深入了解退役军人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对辖区内退役军人的情况“如自家事”般熟稔。

黄镇村退役军人梁先华因三年前突发脑溢血,留下了残疾,无法正常工作,其住院期间的手术费、两个孩子的学费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孔建主动对接联系各部门进行帮扶,反映该户的实际困难,提供印证资料,连续两年帮助梁先华申请困难职工救助资金,每年约3万元,切实缓解了其家庭经济压力。“如果不是孔书记,我们家的生活不知道会过得有多艰难,手术费、两个孩子的学费就足以压垮整个家庭。”梁先华激动地说。 

7731346c497a879840ef925c4d0e071

在解决个别问题的同时,孔建更是想方设法拓宽退役军人群体的就业渠道,从根本上帮助退役军人群体解决收入问题。他以“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线上通过政府社保推送招聘公告和微信群推送招聘信息,线下积极向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相关部门对接,带领退役军人参加政府组织的专场招聘会,帮助多名退役军人实现了再就业。

发挥优势,引领志愿服务新风尚

“不仅要关注退役军人的物质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精神追求。”孔建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体现退役军人风采的重要途径,在他的倡导下,黄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了“红耀江淮”志愿者服务队。

当地“红耀江淮”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防汛抗洪、安全生产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在2020年疫情期间,黄镇村“红耀江淮”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姜伟主动请缨,紧急支援合肥南站,连续参与疫情防控工作70余天,帮助组织群众登记、量体温等,常常一天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5小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不亮就起来,半夜了还不能睡觉”。

“红耀江淮”志愿者服务队队员许德龙,自2020年以来连续5年参加14次无偿献血,累计献血2800毫升。他说,“退役不褪色”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积极参与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让他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军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在“带队伍”的同时,孔建更是勇于“打头阵”。2020年夏季,受持续强降雨的影响,黄镇村南淝河水位持续上涨,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孔建闻“汛”而动,立即组织多名退役军人投身巡堤查险、清淤排险、紧急转移和安置救助。“那时候凌晨四点接到电话要去加固大堤,一直干到当天晚上十点多钟才下来,穿的雨衣、雨鞋都不管用,身上全都湿透了,把靴子一脱,反过来一倒里面全是水。但是看到漏点被堵住,心里又有种莫名的自豪感。”孔建说。

5fd531cc553ba55df27dd4d4a6b9e2f

权益维护,化解矛盾促和谐

2018年淝河路项目片区改造征迁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一名退役老兵王响(化名)和他的老母亲对拆迁政策不满意,迟迟不交房,影响征迁进度。

“这个老兵是南淝河路项目的征迁户,他不住在被征迁房屋中,只有年迈的母亲一人居住。在前期的房屋征迁宣传动员中,我们的工作人员多次吃了‘闭门羹’。”然而,南淝河路修建在即,相关工作刻不容缓。

为此,孔建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多次上门做工作。他利用自己与对方都是退役军人的身份,耐心细致地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成功说服了对方。

“虽然每次耗上四五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但是看着征迁户们愿意坐下来和我们真心交流,到最后带着微笑签字,还不忘喊我一声‘老弟’,我心里也是非常温暖、很有成就感的。”孔建笑着说。

62b2ebea192417f9da6f121aeba3672

“我还将继续努力,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让每一位老兵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也努力让自己被老兵们认可。”谈及今后的工作,孔健语气坚定地说。(安徽党媒云老兵融实习记者 乔恩晶 通讯员 杨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