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41岁的王飞,2020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现任砀山县良梨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从军16年,4次出国执行国际维和任务,4次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3次荣获联合国“特别贡献奖”;1次南苏丹特派团战区“司令嘉奖”;2次荣获国家“和平勋章”;先后参加“铁拳—2004”中国首次涉外实兵演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应急—06”阅兵等重大任务,先后荣获“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践行之星”、训练标兵“铁军之星”、优秀共产党员等10余次部队嘉奖。
参加工作以来,他紧盯“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目标,以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中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用真心用真情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他先后荣获“双拥”好新闻三等奖、砀山县“退役军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宿州市“最美拥军人物”“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其所在单位也相继获得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 “创建先进单位”“退役军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双拥工作先进单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主动对标对表,夯实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阵地。按照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标准和“五有”“全覆盖”要求,王飞不断健全标准化示范型服务站体制机制,不断升级镇、村(社区)服务站“三室一厅”功能,不断营造服务站浓厚的政治文化氛围,配齐配强了站长、专职工作人员、信息员26人,其中退役军人16人;创新工作方法、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完善了政策咨询、信访接待、就业创业、困难帮扶、法律援助等功能板块,提升服务保障综合能力。为规范“一站式”服务标准,零距离服务好退役军人,开展镇、村(社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20余次,在镇、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设退役军人服务窗口10个,“便民服务角”10处,配齐“便民服务角”的医药箱、充电区、雨伞等物资器材,给退役军人家人般的关心、温暖和帮助,推动镇、村(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圈”高效运转,形成“一村一格,一站一色”的新格局,让退役军人之家更有质量、更有温度、更有情怀。镇、村(社区)9个服务站全部通过上级验收,实现了保障体系建设“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的跨越。
探索拥军新路,打造社会化拥军联盟新格局。探索了符合时代特点的拥军优属新形式、新举措、新路径,王飞吸纳42家拥军企业、民宿、门店等社会力量加入了社会化拥军联盟,在全县率先组建了“社会化拥军联盟”。将良梨镇魏寨特色精品民宿街区的风格各异、功能齐全的听荷书屋、胧月、来去等13家民宿挂牌成为军人驿站,打造了皖北首个民宿军人驿站。在良梨镇主街道建成砀山县首个拥军一条街,街区内涵盖餐饮、百货、母婴、理发、通信、婚庆等10余个行业的36家拥军门店,可为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三优”服务,即优先、优质、优惠,最低可享9折,最高可享5折优惠,部分门店对“三属”、抗美援朝老兵提供免费服务。拥军企业积极为军属、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每逢“八一”“春节”等节日,拿出暖心关爱资金,对立功受奖家庭、边海防军人家庭、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开展走访慰问、关爱帮扶等活动,用社会化拥军的实际行动,架起连接党心、军心、民心的桥梁,让社会化拥军“朋友圈”不断扩大,优待“含金量”不断提升,形成了“党委统领、企商助力、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实现了从“单一服务”向“多项服务”,从“一次服务”向“终身服务”,从“节日化服务”向“常态化服务”的转变,让社会化拥军更有厚度、深度和情怀,有效推动了全县新时代双拥工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验做法被中国双拥、学习强国、省厅公众号、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转发宣传。
真心真情关爱,扎实做好困难帮扶援助工作。王飞通过落实村级周探望、镇级月走访常态化联系机制和常态化开展“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活动,按照“三个主动”主动联系服务对象、主动宣传相关政策,主动伸出关爱帮扶之手的工作态度,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困难,倾听其意见建议,精准掌握服务对象诉求,高效开展帮扶援助工作。工作以来,累计走访1200余人次,每年春节为全镇1200余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送春节慰问信、春联;为低保、特困退役军人免费参保防癌抗癌保险50人,办理退役军人医疗救助126人、申请退役军人困难生活补助122人,帮扶救助边海防的梁师悦及困难退役军人王子田等家庭78户,发放救助金24万余元;引导推荐76退役军人参加培训,为18名退役军人推荐稳定就业。
创新法律援助,助力退役军人维护合法权益。王飞在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司法所分别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联络点、老兵调解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8名,设置援助窗口10个,探索出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调解员+事务员”“法律宣讲+政策解读”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对退役军人涉法问题提供免费服务,对其法律援助申请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工作中,坚持“服务下沉到网格、问题解决在一线、化解矛盾纠纷于萌芽”的原则,开展了送法进工厂、进学校、进田间地头等普法宣传活动20余次,对涉法问题依法调解、以情调解、情法并施,提供法律咨询50余人,化解纠纷4起,法律援助1人,让退役军人涉法诉求解决有渠道、服务有保障、援助有力量。经验做法被双拥杂志、省厅公众号、拂晓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建强志愿队伍,打造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按照“有队伍、有标识、有旗帜、有场所、有制度、有活动”的“六有”标准,王飞成立镇、村(社区)“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9支,460余人,形成了“1+N”志愿服务机制。结合全国“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活动,动员参战老兵、维和人员、新疆维稳退役军人、烈士后人等组建良梨镇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在良梨镇中小学、企业开展爱国拥军红色宣讲活动12次,打造了移动的红色宣讲课堂。结合“民警+退役军人”模式,志愿服务队同派出所民(辅)警共同组建平安良梨治安巡逻队,常态化参与村(社区)的治安巡逻,当好警情、社情、民情“信息员”。率先在全国志愿服务网完成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人员注册和活动开展,系统服务时已达2200余小时。结合工作任务,线下开展了烈士故事义务讲解、我为烈士献束花、文明城市创建、抢险救灾、梨花节交通劝导等20余项活动,累计服务时长5600多小时,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指导建成砀山县首个葛花滩国防教育拓展训练基地,打造了特色鲜明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
一朝入伍,军魂入骨。王飞无论戎装是否在身,军魂早已融入灵魂血脉,军人的初心使命始终不变,无私奉献的本色始终不退。未来工作中,他将立足岗位,永葆军人本色,发挥好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做好新时期基层拥军服务保障工作,让军队后盾更稳、力量更足,不断增强部队练兵备战,打赢的能力,不断增强军人安心服役、建功军营的信心和决心。(张建军 朱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