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潜山市五庙乡敬老院老人们的“头”等大事不用愁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个穿军装的小伙子来给他们免费理发。一开始老人们还犯嘀咕,哪有这好事?一看真不收费,都排着队去剪头。
这名“理发师”是今年待安置的退役军人余波。去年12月从部队回来后,他想着离安置上岗还有近一年时间,就做起了“老本行”:为乡里乡亲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上门理发,到现在已经服务了30多人次。“我在部队就是学理发的,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一名党员,我想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家乡老百姓做点事。”面对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的提问,余波腼腆地说。
余波在待安置期间的日子除了理发,还加入了“红耀江淮”老兵志愿服务队,隔三岔五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当地文明创建、防汛演练、征兵宣传等,只要需要,我都愿意贡献一份力量。”他说。
去年10月上岗的转业军士宋六八也有属于他的志愿记忆:“每年3月和8月,退役军人陆续从各地返乡,退役军人事务局就会组织我们这些待安置军士为他们接站。”宋六八说,他一共参加了5次“返乡接站”志愿服务活动,在高铁站、汽车站服务中心定点“站岗”,为战友们解答返乡报到、户口转移、党员关系转接等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
在潜山市,退役军人作用发挥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待安置军士返乡报到后,待安置期短则半年长则近一年,我们通过开展‘暧心强能’行动,加强教育管理,确保待安置军士‘离军不离队’。”潜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程晓文介绍。
一方面,该局加强退役军人思想学习教育,紧抓返乡欢迎仪式、档案评分会议、“七一”“八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适应性培训、烈士陵园祭扫等活动,积极鼓励其投身社会公益,发挥退役不褪志的军人本色。
“学习内容‘干货满满’!”宋六八回忆,在为期一周的适应性培训中,他不仅参观了红色革命旧址、军创企业,还系统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法纪教育,同时深入了解潜山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待安置军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角色,潜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贴心做好登记落户、社保接续、组织关系接转、选岗送任等“一站式”服务,展现“家人”的关怀。
徐华一是今年的转业军士之一,春节过后他来到退役军人事务局轮岗实习,如今已经熟悉掌握办公软件和与群众打交道的技巧。“报到的时候了解到有实习机会,我就主动报了名。通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熟悉了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特点,为走上新岗位作了充足准备。”他说。
“我们组织待安置军士在有关市直单位开展‘跟班式’顶岗实习锻炼,帮助其更快融入新环境,掌握新技能,系好角色转换的‘第一粒纽扣’。”程晓文介绍,这几年陆续有百余名待安置军士参加顶岗实习锻炼,在新岗位上建功立业。
提到退役军人事务局,安庆市下浒山水库管理处工作的转业军士徐杨柳形容是“家人”和“依靠”。从退役后每月定期发放生活补贴、续交社保,到阳光公正的选岗过程,再到上岗后的跟踪回访,“家的温暖”无处不在。“上岗后,安置办的同志经常来看望我,了解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我有事没事也会去他们那坐坐,跟家里人一样。”徐杨柳笑着说。
正是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常抓不懈的教育,帮助一年又一年的待安置军士顺利度过“空窗期”,踏上新征程。“思想不乱、工作不断、意识不淡、感动常在,这是‘暖心强能’行动的主要目的。我们会持续接好待安置军士教育管理的接力棒,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不断提高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工作质量。”潜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徐礼峰说。(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 许雅婷 侯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