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包河区
从铁血女兵到柔情军嫂,她守好“小家”服务“大家”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许雅婷 通讯员 杨俊 2024-08-01 14:58:17 责编:许雅婷 许梦源 王逸群

af6dd578b0e0ee233530079f4ac6308

“八一”前夕,合肥市望湖街道沁心湖社区军人之家热闹起来,老中青退役军人齐聚一堂,你一言我一语,分享军旅故事,畅谈退役感受。

在一群爷们中,一名年轻的退役女兵格外引人注目,她认真地聆听每个人的发言。轮到她时,她挺直了身子,接过话筒。“我叫程伟涵,曾是一名大学生士兵,2011年入伍,参加过多次军队保障任务……这次座谈会上,我从老同志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我更好地为社区工作、为服务大众贡献力量。”

除了退役军人,程伟涵还有另一重身份——一名军嫂。多年来,她一边操持“小家”,为丈夫守好“家庭后方”,一边贡献“大家”,力所能及地服务社会,军魂始终刻在她的骨子里,激励她用柔肩挑起责任与担当。

“在父亲影响下,我穿上军装”

头顶烈日、脚踩黄沙、人烟稀少,连喝水都难。这是程伟涵对甘肃靖远的印象,也是父亲部队驻地所在,她就在那里出生长大。打小,小伟涵就知道西北很苦,军人很了不起,在西北当兵的爸爸是她心目中的英雄。

“父亲总是一身军装,勤勤恳恳,不求回报。”在她印象里,老爷子是个热心肠的人,谁家需要帮助,父亲总是第一时间递上援手。每逢周末是程伟涵家最热闹的时候,亲戚朋友或是战友来了,总会被招呼留下吃饭。“最多的时候大人小孩有二十来个人。”她回忆说。有次朋友家孩子来上学,对方一个电话,老爷子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帮忙去接站、陪孩子报名,安顿得妥妥帖帖,“我爸常说,别的孩子帮一寸,自己孩子长一茬。”

有了父亲作榜样,爱军崇军的种子很早在程伟涵心中生根发芽。2011年,正读大三的她看到了征兵启事,兴冲冲拉着朋友报了名,“一方面是受父亲影响,另一方面当时认识了我现在的丈夫,他也是一名军人,我想跟他同频共振。”

每天四五点,天刚蒙蒙亮,军哨声已经吹响。洗漱叠被、背条令、训练、吃饭、再训练……想起新兵连的日子,程伟涵紧了紧眉头,“冰天雪地的时候,我们趴在地上练习射击,手冻得都没有知觉,但是想想父亲那么艰苦的环境都克服了,我这些算不了什么。”

部队把程伟涵从娇滴滴的女孩子锻炼成了坚韧的“女汉子”。“以前淋点雨都要感冒,现在一个人搬家不在话下。”她笑着说,有一次紧急集合,自己一不小心从楼梯摔了下去手骨错位,疼得直冒冷汗,她硬是挨到拆了石膏才告诉家里人。看着女儿被石膏捂得皮肤皲裂的手臂,妈妈心疼地一顿数落,然后又欣慰地感慨:孩子长大了。

371f149b3ddc75466d167c9f3b75bc9

“他守护国,我守护家”

2010年,经家人介绍,程伟涵认识了在武警指挥学院念书的陆彪,从此,她跟着丈夫的脚步,一路相伴相随。

2016年,陆彪被分配到武警安徽总队马鞍山支队,程伟涵辞去了工作,跟随丈夫来到马鞍山,并顺利考入了马鞍山市公安局老干部科。不到一年,丈夫又因工作调动来到合肥,她再次选择了辞职,随丈夫在合肥安家。

“为什么愿意放弃稳定的工作?”记者问。

“工作辞了可以再找,他在哪,我就在哪。”程伟涵说,当年母亲就是背井离乡,义无反顾地追随父亲前往边远地区生活,她以实际行动告诉了自己,一名好军嫂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父亲守护国,母亲守着家,父母就是我最好的榜样。”

因为有着相同的军旅经历,程伟涵更能体谅和理解丈夫的忙碌和奔波。婚后的日子里,她全力支持爱人安心服役,做好他坚强的后盾。

2016年,程伟涵的双胞胎女儿意外早产,此时陆彪正在杭州驻地,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她选择暂时隐瞒。直到做手术的前一刻,程伟涵才忍着剧痛给丈夫打了视频,“听说我马上要生了,他急着要往回赶,我说等你工作安顿好了再回来。”

陆彪赶回来时,只有两斤多的宝宝插着氧气管躺在保温箱里。“因为早产两三个月,孩子非常危险,整个是紫色的缺氧状态,各种病危通知书。”说话间,程伟涵眼眶红了。看着针管从宝宝身体里抽血,陆彪躲在医院角落失声痛哭,然后抹把眼泪回去安慰妻子,“有他在,我心里就有了主心骨。”

由于陆彪常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父母,程伟涵便担起了孝顺公婆的责任。每周她都会抽出时间,独自驱车回蚌埠老家看望公婆。陆彪奶奶还在世时,常常念叨这个孝顺的孙媳妇,每到冬天,程伟涵都会提前购买棉衣棉鞋送回去,帮老人洗衣梳头。老人卧床不起后,她回去得更频繁了,帮助家人一起擦洗照顾,直至老人安详离开。

操持家务、照顾父母、养育儿女,程伟涵用自己柔弱的双肩默默地守护着这个温暖的家。她说,家人就是要互相扶持,互相关爱,作为一名军嫂,更要守好家庭“后方”,支持丈夫献身国防。

77f43e2d7a5bfda12dc1ef29d0b2b6d

“大家有需要,我就尽心尽力”

和父亲一样,程伟涵也是小区里的“热心肠”。“海洋馆公益志愿者大家庭”“娘家人后援团”“12栋邻里一家亲”……在她的微信里,有很多类似的志愿服务群。

“当时我有产后抑郁的倾向,社区工作人员邀请我参加了公益活动,帮助我走了出来。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军嫂、一名共产党员,我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 受社区邀请,2021年,程伟涵加入了望湖街道“红雁宣讲团”和包河区“巾帼宣讲团”,走进小区、企业、学校向大家宣传高空抛物、优良家风、民生政策等内容。

2022年,程伟涵加入了金桂苑小区“红色小管家”,并成为党员先锋队总队长,成了网格年纪最小的党支部委员。谁家有了矛盾、哪个老人病了,她都要上门走一走、问一问。沁心湖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谢大波形容她“热情、活泼,公益心强。”“业主群里只要居民反映问题,她都积极跟物业联系解决,还有像我们年纪大了有时候用不明白手机软件,她也会帮我们操作。”

另一名“红色小管家”金蓓蕙在一旁补充说:“小姑娘还特别爱学习,特别能干。” 程伟涵笑着回应:“我就是闲不住,什么课程都想参加。”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她自学了礼仪相关课程,现在已经是包河区职业礼仪和家政服务行业讲师。今年,看到合肥夜校线上课程,程伟涵不仅报了名,还主动联系夜校校长,开设了非遗漆扇和簪花课程。“这些都是半公益性质的,主要是希望向更多人传播传统文化。”她说。

除此之外,程伟涵还特别热心公益事业。“沁心湖社区是个温暖的大家庭,会给90岁老人过生日,向新婚夫妻送花,新生儿每周都有家庭医生免费探望,我想把这份温暖传递出去。”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她,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区免费开设舞蹈培训班和政务礼仪培训班,同时带女儿一起参加海洋馆公益活动,差三岔五陪自闭症和残疾儿童一起玩耍。在海洋馆公益志愿者年会上,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志愿积分可以兑换海洋馆五年免费门票,属于最高档奖励,“完全没有想得到什么回报,就想着能做一点是一点,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默默奉献收获远不止这些。程伟涵的家庭先后获得安徽省“五好家庭”示范户、合肥市“平安家庭”示范户、包河区“平安家庭”示范户等荣誉称号,她本人也被提名合肥市“最美军嫂”。“只要大家有需要,我就尽心尽力。”她语气坚定地说。(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许雅婷 通讯员 杨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