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北市烈山区人民法院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按照“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工作,牢记初心,形成党建、业务“一盘棋”,把组织力转化为执行力、服务力、保障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诉源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417件,委派矛调中心案件305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35.24%。
坚持党委领导,构建行动体系新格局
将调解工作置于区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之中,构建“党组谋划、支部跟进、党员冲锋”行动体系。院党组“一体化”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工作,不断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综合效能,主导制定《关于深入推进烈山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诉源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形成“聚焦诉前,深化拓展诉源治理”“精准止争,凝心聚力多元解纷”工作方针。
注重强基固本,焕发党员队伍新面貌
为党建引领诉源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建立完善“123”党建工作机制,“1”即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党建工作目标;“2”即院党组每年专题研究党建工作两次以上;“3”即长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长期坚持强化政治学习、长期坚持创新活动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警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亮身份、践承诺、当先锋,主动深入辖区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身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组织党员法官深入基层一线调解纠纷40余次,推动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聚焦主责主业,打造诉源治理新模式
该院依托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将小额债务纠纷、家事纠纷等十类适宜调解的民商事案件在立案前分流调解,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位居全国前50,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板块得满分。加大环境资源类案件源头预防,联合市中院设立南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教育基地,以司法之力护航湿地生态治理。创新设立全省首家代表委员诉源治理工作室,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公信力、亲和力、协调力,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