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阜阳市民小李(化名)和小刘(化名)达成了调解,并共同申请司法确认,两人大半年的纠纷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小李在阜阳经营水管电线生意,小刘是他的老客户,一直从他这拿货。然而,小刘从去年陆陆续续拿货至今年2月,累计9000多元的货款却一直未支付。多次讨要未果,小李一气之下将其起诉至颍州区人民法院。
赵筱钰是安徽瀛拓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也是阜阳市颍淮民商事调解中心律师调解员专家库的成员之一。7月中旬,她接手这个案子的调解工作。在第一时间与小刘取得了联系,并向其了解小李所称的供货事宜是否属实、诉求款项是否正确后,她开启了调解工作。
经过与双方沟通,赵筱钰发现了双方争议的焦点,她多次向小刘释明了欠条的法律后果。最终,小李和小刘于不久前达成调解协议,并共同申请了司法确认。
在开庭之前,矛盾纠纷就妥善调解好了,大幅缩短了双方当事人的时间成本,赢得了当事人的高度认可。这得益于不久前试运营的阜阳市颍淮民商事调解中心和诉前调解模式。
据介绍,今年6月,经阜阳市司法局批准,阜阳市律师协会、阜阳市公证协会、阜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联合发起成立了阜阳市颍淮民商事调解中心,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通过畅通引调渠道、打造诉调矩阵、创新诉调模式等举措,推动诉前纠纷“进得来、调得快、解得好”。
试运营期间,中心在颍州区人民法院开设工作站,共有22名律师调解员专家库成员参与调解工作。在调解中心试运营不久,就与颍州区人民法院、阜阳市惠颍公证处合作,成功完成第一起“诉前调解+公证赋强”案件。
民商事调解中心的诉前调解是指中心组织一名或多名中立调解员,在自愿、平等、合法的基础上,运用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从而化解纠纷。调解员会在充分了解双方当事人的诉求以及整个案件的前因后果之后,利用专业的调解方法,选择最佳调解方案,促成双方当事人利益最大化。调解流程简单,通过委派调解、达成协议、申请司法确认即可案结事了,避免繁冗,高效便捷。
相较于传统的诉前调解后需人民法院再次审查确认的模式,这种模式将矛盾纠纷处置在源头,在前端化解,不仅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而且效率高。截至目前,中心共成功调解各类民商事案件251件。
据了解,这是阜阳市积极探索“诉前调解+公证赋强”的纠纷化解服务新模式的又一项具体举措。接下来,中心将适时在各级法院开设工作站,动态管理专家库成员,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公证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领域的“第一道防线”作用,高效便捷化解民商事纠纷,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汪文婕 张继雪)
